|
              |
              |
              |
              |
              |
              |
              |
              |
              |
               
              首頁 > 淮南歷史文化擷英征文(第五季) > 中共小甸集特支遺址尋蹤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建好數字生態賦能中小企業
               營造呵護民企干事創業好環境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中共小甸集特支遺址尋蹤
              【字體: 】 發布時間:2021/6/30 10:11:04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安徽省革命遺址通覽》壽縣篇(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將“中共小甸集特支遺址”列在革命遺址第一位。這里是安徽省第一個黨支部誕生的地方,是安徽省第一粒革命火種點燃的地方,也是安徽省第一面黨旗展開的地方,我們的紅色尋訪從這里開始。

              去年隆冬時節,瓦埠湖東南岸,一場大雪如期而至。阡陌、村莊、池塘,連同田野里過冬的小麥、油菜都安眠在白雪的棉被里,位于壽縣小甸鎮的“安徽省第一面黨旗紀念園”里,廣場上紅色的火炬和旗幟的雕塑在白雪映襯下更加光彩奪目,高聳的紀念碑下,松柏挺拔,蒼青如新。一大早,小甸集小學的同學們,手捧著花籃,打著隊旗,在老師的帶領下來這里緬懷革命先烈,那系在胸前的紅領巾,像一支支紅色火苗,仿佛又重新返回到當初點燃的地方。此刻,他們齊聲朗誦中共小甸集特別支部的創建人之一、第一任書記曹蘊真烈士在1920年寫的一首《明志詩》:

              祖輩辛勤夜不眠,嚴君整日重擔肩。

              頻遭欠歲難溫飽,那堪兵燹苦連年。

              國事紛紜病夫態,山河破碎不忍看。

              尋求真理狂瀾挽,展望神州換新顏。

              壽州古有“金瓦埠、銀正陽”之說。明代的鳳陽府地域廣大,從鳳陽府的壽州有一條通往廬州府水西門的古驛道,是古代官方傳遞文書的交通古道,經過瓦埠湖畔,設有供人休息的茶馬小店。清末民初,慢慢成為一個人群聚集,商貿繁忙的集市,由“小店”而為“小甸”,既是諧音的流變,也是小甸集名稱的來歷。

              據《曹氏宗譜》記載,明朝中葉,約公元1500年前,山東曹州府有二位兄弟先后南遷安徽,幾經輾轉,最后選擇定居于壽州城東南的瓦埠湖南畔的萬小河東西兩岸。這里東臨小甸集,北靠瓦埠鎮,是僻靜安定,宜于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從此,曹氏一族,耕讀持家,歷數百年,人丁興旺。

              祠堂是一個家族莊嚴神圣的地方,有無形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從小甸集街道中斷向南拐,一條靜謐小巷通往老街,街頭街尾,長不過幾十米,曹氏宗祠位于老街南邊,門朝街心。原有四間大殿,磚木結構,飛檐斗拱,很是氣派。20世紀二十年代初,曹氏宗祠改為小甸集小學,從此,孕育了安徽最早的紅色革命基因。

              說到小甸集特支的誕生,不能不說第一任書記曹蘊真,他1901年出生在瓦埠鄉曹家崗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3年冬,在上海入黨的曹蘊真、薛卓漢、徐夢秋等根據黨的指示,接受了在壽縣發展黨組織的任務,從上海返回家鄉。他們介紹上海大學學生方運熾、小甸集小學校長曹練白和在宣城安徽省立第四師范讀書的陳允常等人入黨,在小甸集小學內成立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特支書記曹蘊真,組織委員魯平階,宣傳委員徐夢周。特支直屬中央領導,這是安徽成立的第一個黨支部。

              特支成立后,以瓦埠鎮、小甸集和李山廟等小學為陣地,以教書為掩護,深入群眾,宣傳革命:“對內發展黨、團員,對外建立農會、婦女會等群眾組織……”,到1924年發展黨員20余人,約占當時全省黨員總數的一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在安徽大地上點燃的最早的革命火種。從此,八皖之內,革命浪潮風起云涌。

              今年80多歲的曹定超老先生告訴我,日本投降后,大概是1946年前后,原來在老街的曹氏宗祠完全毀掉了,曹氏家族的人們動議重新擇地,把祠堂再蓋起來。因為老街那個地方太小了,祠堂就移到現在的老供銷社院內,設計了三進院落,先蓋了兩進院落,兩邊帶有廂房,五間大殿,蓋好后唱了幾天的大戲。新祠堂移過來,小甸集小學也跟著過來。一直到解放后的1968年,因為學生多了,無法容納,鄉政府才決定把學校遷走。

              曹定超老人告訴我們,抗戰時,他上小學,教師大部分都姓曹。當時的校長叫曹云漢,教師們都是地下黨。日本鬼子常來小甸集“掃蕩”。每當此時,老師就說,你們回家吧,我有事。只見他拉了一條黃牛,肩上扛了一架犁,戴一頂草帽到田里去,以此為掩護假裝犁田干活,其實是順田埂溜走,向新四軍報告。

              我們來到了小甸集老供銷社大院里,這里就是用作小甸集小學的曹氏宗祠第二次遷建地。

              穿過蒿草瓦礫,在一個草垛附近找到了一塊石碑,此碑為縣政府1981年所豎。眼前,是一座漢闕的變異造型,兩旁立方柱,中間半圓弧型,穩重中透著質樸,頗為獨具一格。一塊長方形石碑鑲嵌其中,上書“中共壽縣小甸集特支遺址”,碑座周圍繞以圓形磚砌擋墻。

              我立在碑前,肅然起敬,思緒萬千。溯源于如此“門闕”造型,反映了當初建造者的匠心和創意: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那時起,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的尋找著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就是尋找到的正確的門徑和道路。

              小甸集曹氏一族,滿門忠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中國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曹氏三門七烈士”,家喻戶曉,令人景仰。“曹氏三門”即曹新寬、曹兆君、曹維善三戶人家。

              曹新寬一門有曹新寬、曹少修、曹淵、曹云鶴、曹云露、曹云屏、曹云青七人參加革命,曹淵、曹云露、曹少修三人犧牲;

              曹兆君一門有曹濟堂、曹靜、曹云輝、曹定凱、曹云師、曹云謙六人參加革命,曹濟堂、曹靜兩人犧牲;

              曹維善一門有曹廣化、曹廣海、曹廣梅三人參加革命,兩人犧牲。

              1993年6月,烈士曹淵之子曹云屏(原廣東省政府秘書長)、和鄭銳(原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共同發起倡議并籌資,壽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小甸鎮新建壽縣革命烈士陵園。

              小甸集,這個地處瓦埠湖東南的窮鄉僻壤,因為最先在江淮大地涌動一股“紅色”革命的潮流,在安徽農村最早點燃了一支紅色火苗,一躍而為我黨早期革命史中光彩奪目的“紅色重鎮”,成為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我黨在壽縣地區乃至安徽的革命斗爭活動中心。

              中共小甸集特支的成立,開創了安徽早期革命運動的先河。我們永遠銘記中共小甸集特支創造的彪炳千秋、名垂后世的光輝歷史,所凝煉的“小甸集精神”。近年來,壽縣深入挖掘,精心整合小甸鎮革命老區紅色資源,不斷擦亮“紅色名片”。現在,在中共小甸集特支遺址附近,先后建成了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革命烈士曹淵故居等一批紅色文化展示區,形成了融中共小甸集特支紀念館、淮上中學補習社、壽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壽縣革命烈士陵園為一體的紅色紀念地,這里也成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淮南市紅色主題旅游區。(高峰)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四虎亚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三级电影网址| 亚洲乱码卡三乱码新区|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