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市第二屆“十大法治人物”孫煒
7月8日,《人民日報》19版頭條采用了淮南市在“‘典’亮鄉村、法潤淮南”活動中,向廣大群眾深入宣傳闡釋民法典的鮮活圖片,展示了淮南市司法局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每一項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司法人員的辛勤付出,孫煒就是其中的一位。
孫煒現任市社區矯正支隊支隊長,自參加工作以來,刻苦鉆研業務,兢兢業業工作,以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成為一名優秀的司法行政干警。2020年被司法部評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特赦實施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被市委依法治市辦、市委宣傳部、市司法局、市法宣辦聯合評為淮南市第二屆“十大法治人物”。
完善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基層基礎保障
社區矯正是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非監禁的刑事執行制度。孫煒緊緊抓住機構、場所與制度三項重點工作,強化基層基礎保障,確保了社區矯正始終在規范的標尺落實執法。
為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積極推進社區矯正機構建設,2019年機構改革為社區矯正管理科后,于2020年8月,經報市編委會同意,重新更名為市社區矯正支隊,進一步突出社區矯正工作執法的實戰性。近年來,按照省廳關于社區矯正中心建設的工作要求,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重視,推動全市8個縣區社區矯正中心全部通過省廳達標驗收,其中潘集區、壽縣社區矯正中心被授予“全省先進社區矯正中心”稱號。
創新監督管理模式,豐富教育矯治內容
在開展社區矯正監督管理時,孫煒首先想到,在矯正他們不良的行為的同時,最關鍵的就是促進他們轉變成一個合格的人,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的再發生。
孫煒積極統籌推進構建“1334”社區矯正工作新格局,在全市社區矯正工作人員隊伍中開展了“兩佩(配)一做”活動,即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在工作期間佩戴黨徽,辦公桌上配置“共產黨員”桌牌,做“共產黨員”示范崗,提升工作人員政治責任擔當,全面落實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矯治;網絡監管扎實,全市91個司法所全部建成社區矯正對象微信群,實現適時監控無死角、無盲區,實現了社區矯正“互聯網+”的入矯教育模式;公益活動活躍,依托“三月學雷鋒活動月”,在全市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感恩回饋社會”專項活動。在每年高考、中考期間,組織部分社區矯正對象組建愛心車隊,服務廣大考生。
充分整合內外資源,推進社會力量參與
孫煒主動謀劃,通過整合內外資源擴大社區矯正教育幫扶的內容。近幾年來,加強與民盟組織的深度合作,開展黃絲帶幫教行動,積極地針對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就醫問診、法律咨詢、傳統教育等針對性教育。
注重延伸用警,聯合戒毒單位開展“警地共建”,把戒毒系統與地方工作職能優勢互補,努力把延伸監管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出臺《淮南市社區矯正延伸監管“警地共建”工作方案》,2018年率先在全省組織開展社區矯正業務骨干赴省女子戒毒所、省未成年人戒毒所進行跟班學習,2018年、2019年兩年以來,組織了三批近百人次進兩所跟班學習,進一步提高和規范了一線司法行政干警的執法水平。探索執法觀摩,創新開展全市社區矯正規范執法觀摩教學與交叉檢查活動,培育建立市啟航社區矯正服務中心。
提升站位勇擔責任,全力開展掃黑除惡
孫煒作為司法行政系統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具體承辦部門的負責人,堅持學習在先、思考在先、行動在先,努力讓自己承擔的任務既符合上級要求,又符合司法行政特點。
做掃黑除惡的先鋒官,在落實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各項工作部署以來,不畏掃黑除惡任務的急難險重,積極爭取領導重視,努力結合工作實際,主動協調系統內相關科室與部門,務求使本系統掃黑除惡的開展符合司法行政工作特點、特色,取得實效,努力落實源頭防范工作。制作《豆娃說法之司法行政系統掃黑除惡》動漫宣傳片,在網站、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多方位、多形式宣傳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