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魯金杰
“我市山水資源豐富,東部上窯山、高塘湖山水一色,中部千里淮河穿城而過、舜耕山橫貫東西,西部壽州古城和八公山、瓦埠湖遙相呼應,千萬畝采煤沉陷區水面鑲嵌其間,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為我們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日前,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魯金杰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為我市提供良好的生態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我市林業部門最根本的職責,我們林業部門將在‘高質量發展,我們怎么干’大討論活動中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奮力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
面對新階段新要求,我們要準確認識我市林業發展的短板和差距。魯金杰向記者介紹說,面對“十四五”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清醒地看到,我市缺林少綠、生態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難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全市林業系統要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聚焦解決解放思想不夠、改革創新不夠、擴大開放不夠、擔當實干不夠等問題,以更加系統的謀劃、更加完善的思路、更加扎實的措施、更加具體的行動,推動我市林業在新時代對標一流、爭先進位、趕超跨越。
魯金杰表示,圍繞森林生態、森林產業、森林文化和支撐能力四項重點工作,市林業局將聚焦在“林”字上精準發力,突出造林載體抓落實,立足自身實際,找準薄弱環節,分類施策、分區突破,真正把各項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和路段。要聚焦工作重點找空間,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開展“四旁四邊四創”綠化提升行動,重點實施生態宜居、綠色長廊、森林繞城、增綠添彩和綠色家園五項工程,著力打造成林業增綠增效行動的升級版,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要圍繞服務大局找空間,全面推進江淮運河沿線丘陵崗地和荒坡荒地造林,全面完成淮河生態廊道增綠擴量1258畝、森林質量提升14570畝,淮河、江淮運河15公里范圍內增綠擴量1893畝、森林質量提升35525畝的建設任務。要圍繞部門綠化找空間,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統籌推進城鄉綠化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國土、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門優勢,加快城鎮、村莊、道路新線、水利工程和礦山塌陷區等區域綠化,全面提升部門綠化水平。
魯金杰說,我們要聚焦在“長”字上履職盡責,著重強化地方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和主導作用,將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責任由林草部門提升到黨委政府,落實到黨政領導,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從根本上解決生態保護責任模糊、“誰管誰都不管”的問題。要認真汲取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態破壞問題的深刻教訓,舉一反三,以各類自然保護地、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等生態要素保護和國土綠化、植樹造林等核心職能行政監管為重點,全系統全方位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切實摸清底數、立起靶子。要著眼全面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迅速構建起一套生態安全風險防控閉環工作機制,貫通風險排查、研判、預警、防范、處置、問責等各個環節,確保監管執紀依法從嚴、直達末端。
魯金杰最后說,我們還要聚焦在“制”字上探索創新,堅持深化改革創新,以林長制為基礎,積極探索“林區警長制”“林長+檢察長”等新制度,推動形成保護發展林業資源的強大合力。要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投入、群眾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推進金融助力森林保護發展,拓寬林業投融資渠道,建立市級財政支持林業改革發展的資金政策體系。同時,為解決我市自然保護地間多次相互交叉重疊、多頭交叉管理、部分保護地管理范圍不明確的局面,今年初,市林業局起草了《關于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代擬稿)》,文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后,將有效加強我市江淮丘陵水陸生態系統、長吻鮠等野生動植物種及其重要棲息地的整體性保護,明確了風景、地質、森林、濕地自然景觀的保護價值,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立了統一規范高效的管理體制,切實加強了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