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全面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
近日,記者前往大通區孔店鄉河沿村采訪,在村子的南頭,有個田園綜合體項目吸引記者眼球。小木屋掩映在花叢中,四周被水環繞,仿若世外桃源;不遠處的池塘里,魚兒在嬉戲,荷花正盛開,荷香沁人心脾。
看著眼前的景象,河沿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閆其云心情愉悅地告訴記者,該田園綜合體叫“高塘人家”,是村里引入的集生態農業、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項目,規劃建設400余畝水產養殖區、1100畝生態種植區,配套建設停車場、餐廳、休閑娛樂區,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休閑旅游度假區。項目一期工程預計2021年10月完工。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大通區立足區情,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實現農村村莊建設管理生態化小區化、城鄉路網互聯互通一體化、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優質化、基本農田設施標準化、農村產業綠色化品牌化和農村適齡青年產業工人化,全面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
堅持規劃引領,建設先行示范區。該區在全市率先開展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全域規劃編制工作,以“1+N”(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規劃為統領,編制了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鄉村產業發展、鄉村生態環境保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規劃。目前,已基本完成《大通區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總體規劃》《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先行示范村規劃》《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鄉村產業規劃》等規劃。
堅持項目優先,建設先行示范區。該區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夯實鄉村振興根基。以項目融資積極爭取建設資金,正在申報合淮產業走廊建設等3個項目,資金約15億元,以及國家、省、市6個項目資金3.05億元;目前,已開工蔡城塘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高標準農田改造、三個村的污水管網等10個項目,總投資3.4億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總投資5.2億元的天邦現代化養豬項目,占地面積約383畝,項目建成達產后年存量母豬1.6萬頭,出欄商品仔豬40萬頭,目前已開工建設。精心謀劃一批牽動性強的鄉村振興項目,一期投資9.68億元的淮南礦心文化旅游項目已簽訂協議,九龍特色小鎮、上窯臨港經濟產業園項目正在謀劃中。
堅持建管并舉,建設先行示范區。該區實施村莊基礎設施大提升工程,今年計劃對8個行政村進行村莊整治改造,將上窯馬崗、九龍崗王樓兩個省級美麗中心村打造先行示范村。在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域覆蓋的基礎上,在全市率先實行自來水養護市場化,真正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長受益的目標。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在農村改廁上下功夫。完善區、鄉、村三級公路網絡體系,新建農村公路48.35公里,提前一年完成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車的目標,全區基本實現村民組通硬化路,鄉鎮全部實現通三級公路。
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先行示范區。該區開展“一區一業(特)”全產業鏈創建,做大做強草莓、葡萄、食用菌和畜禽產品等優勢特色產業,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綠色農產品種養基地,打造萬噸雙孢菇基地、萬畝草莓基地;建設九龍大道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集觀光、采摘、休閑、餐飲、度假、養老為一體的農旅融合新業態。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2025年,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5家,創建國家、省、市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22個。依托淮南市宏巨食用菌農民合作社,培育壯大糞污資源化利用產業,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建設上窯鎮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支持方虎草業等企業,讓畜禽糞污、秸稈變廢為寶。
推進農田設施標準化,建設先行示范區。該區已完成5.8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8萬畝,計劃在2022-2025年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面積7.55萬畝,改造農田面積3.89萬畝。加強農田工程建設與農機農藝技術的集成和應用,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統籌農田建設規劃布局。堅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區負總責、鄉鎮落實、村為主體、所有者管護、受益者參與”的工程管護機制,建立管護經費保障機制和標準。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設先行示范區。今年以來,該區緊盯責任落實不放松,新增5名選派干部充實鄉村振興隊伍,舉辦鄉村干部專題培訓會3場。緊盯工作落實不放松,組建幫扶人、鄉村干部、扶貧專干三支隊伍500余人開展集中排查和動態監測幫扶,落實月排查、月研判、季聯動,完善防止返貧致貧和動態幫扶長效機制。緊盯政策落實不斷檔,新建產業振興基地2處,建設道路1908米、水渠2200米,安排公益性崗位92人,發放公益崗位和交通補貼27.7萬元。(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