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細化防御措施,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排隱患,做好最充分準備,確保打贏防汛、防臺風這場硬仗。
抓網格,確保防汛救災無盲區。該區及時調整并加強防汛工作領導小組人員力量,建立“區、鄉、村、組”四級干部包保責任體系,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24小時值班制度、值班帶班制度,壓緊壓實責任。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46個行政村均細化到每個村民小組,15個城市社區均細化到每個住宅小區、每個樓棟,確保無死角。
抓隊伍,確保緊急時刻打得贏。該區迅速進入防汛臨戰狀態,區直機關及各鄉鎮(街道)黨政班子成員全部在崗在位,區應急管理部門牽頭組建了1支100余人的專業應急搶險隊伍、5支共300余人的群眾性搶險突擊隊,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同時,修訂完善防汛抗旱應急預案、水庫防汛應急預案,確定5個鄉鎮、街道的受災人員轉移安置點。
抓物資,確保防汛救援硬件備得足。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該區共儲備防汛袋7.53萬條,樁木39立方米,編織布3676平方米,鐵絲0.5噸。同時,各城市住宅小區均儲備了一定數量的沙袋、繩索、救生衣、砂石等防汛物資。
抓安全,確保隱患排查化解全覆蓋。該區對交通要道、居民小區進行全面梳理,針對“7·16”大暴雨暴露出的積淹點逐一排查,共摸排出低洼積水點72處,均已明確原因、登記造冊,制定了應急救援計劃,已落實應急值守人員和應急保障物資,儲備了大功率潛水泵,以備應急助排。對窯河封閉堤、幸福堤、自管的水庫放水涵閘和泄洪涵閘進行排查,對涵閘的啟閉機房、岸坡、堤腳、上下游水面等部位進行檢查,及時消除隱患。
抓安置,確保群眾危難時刻住得安。該區認真做好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及救助工作,提前制定人員轉移路線和安置場所,將學校教室提前安排作為災民安置點。各安置點均儲備了衣被、折疊床、食物、瓶裝水等救援物資。同時,走訪孤寡老人、獨居老人、留守兒童、低保戶、殘障人士,提前做好城市危房易澇區人員轉移,落實“一對一”包保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應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