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盛夏迷人。
在謝家集區孤堆回族鄉楊崗村村委會廣場上,當楊公鎮黃佳家庭農場負責人黃士佳將一面“心系老百姓,為民辦實事”的錦旗交到楊崗村村委會負責同志手上時,圍觀的群眾和志愿者報以熱烈的掌聲。
黃士佳告訴記者:“前一階段的強降水,瓦埠湖水位陡漲。我們家庭農場緊挨著瓦埠湖,幾百畝農作物和養殖基地眼看就要被淹沒,危急時刻,楊崗村的志愿者在村委會負責人的帶領下聞訊趕來,他們幫助我加固堤壩,共抗洪水,志愿者們不計報酬無私相助的精神讓我特別感動。”
在村委會廣場邊上,記者看到幾名身穿志愿者文化衫的大叔大媽正在整理廢棄的農藥袋子和塑料瓶,雖然酷熱難耐,但大叔大媽的臉上都蕩漾著勞動的喜悅。
“最近群眾開展田間管理打農藥時,很多農藥袋子、塑料瓶子都丟棄在了田間地頭,這些農藥袋子、塑料瓶子對生態環境危害很大,而且還對動物生存構成威脅,我們就及時組織村里的志愿者去撿拾這些廢棄物,截至7月20日晚,我們志愿者已收集塑料瓶子25120個,農藥袋子19352個。”82歲的老黨員志愿者楊修好自豪地告訴記者:“我是我們村志愿者服務隊的發起人之一,最早的時候,我們村只有8名志愿者,現在已經發展到了74人,而且形成了巾幗隊、黨員隊兩個志愿服務隊伍,志愿服務范圍也擴展到了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植樹造林、扶貧濟困等很多方面。”
“老黨員的無私奉獻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青年志愿者李俊蓮告訴記者:“參與志愿服務,讓我感受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也增進了鄰里間的團結友愛,我們要向老同志學習,吸引更多的群眾加入到我們志愿者服務隊伍中來,為我們美麗鄉村建設增光添彩。”
每人發放一本《志愿服務積分證》;每小時記一分,半天記4分;村老年協會指定專人負責積分統計,村支部負責審核;志愿者憑積分證到村志愿者服務站兌換相應的物品。在楊崗村老年協會辦公室里,墻上掛著的《楊崗村志愿者積分標準》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只要參加志愿者活動三次以上,志愿者就可以領取到一件志愿者文化衫,這件文化衫雖然不值錢,但它是一種榮譽,是對志愿者服務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美麗楊崗的最好宣傳。”楊崗村黨支部書記湯本良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志愿者服務隊積極參與村里的各項工作,不怕苦、不怕累,不計個人得失,他們已經成為我們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重要力量。為發展壯大這股力量,我們采取了積分制的辦法,鼓勵更多群眾參加到志愿服務中來,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到年底的時候,志愿者可以根據積分兌換一些食用油、洗滌液、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現在,我們村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非常高,通過志愿者的無私奉獻,我們村正在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楊崗邁進。”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采訪中,孤堆回族鄉黨委書記尹蕾表示:“我們將進一步鼓勵支持楊崗村做大做強志愿者服務隊伍,通過他們的影響帶動,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服務精神發揚光大,讓志愿服務在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中開花結果。”(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