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立秋了,天氣依然很熱,老人家盡量少出門,每天多喝點綠豆湯,降壓藥也別忘記吃啊……”8月6日上午,鄉村醫生李濤又來到壽縣窯口街道居委會居民陳多鳳的家里,拉著老人的手一番叮囑,每個月,他都要來為這位87歲的烈士遺屬檢查身體、指導用藥。
沒過一會兒,幾名志愿者也來到了老人家中,打掃衛生,收拾房間,陪老人聊天。坐在志愿者們新添置的方桌前,老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互幫互助齊努力,和諧友愛一家親。壽縣窯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圍繞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緊扣鄉村民生實事,探索設立“鄰里情”志愿服務項目,發揚鄰里守望傳統美德,用心用情為子女傷殘、失獨等特殊家庭辦實事、解難題,營造鄰里和諧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
“以村組黨員干部為核心、以鄰里群眾為主體,窯口鎮成立由1名村干部、1名村民組組長、1名村民組骨干志愿者、1名鄉村醫生組成的志愿服務隊,與服務對象‘結對認親’,全方位提供‘點對點’鄰里志愿服務。”壽縣文明辦負責人曹克仁告訴記者,2020年,窯口鎮被中央文明辦評為全國文明鄉鎮。
每隔幾天,胡曉莉便會來到馬湖村80歲孤寡老人劉克俊的家里看望老人。老人曾經領養過一個女兒,前兩年女兒因病去世后,他便一個人生活,整日愁苦。作為村里的志愿者,胡曉莉除了定期走訪、生活幫扶外,更主要的是和老人拉家常,讓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胡曉莉坦言:“老人孤身一人,我們就是她的親人……”
據了解,在傳統節日,志愿服務隊總是第一時間上門噓寒問暖,疏解不良情緒;在農忙時,志愿服務隊幫助干家務、修農具、做農活,鄰里之間“親情式”的人文關懷讓服務對象真切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依托鎮工業集中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志愿服務隊因人而異、現身說教,選擇易于掌握、便于就業的技能進行培訓,提高就地就業生產技能,重燃對美好生活的希望。”窯口鎮負責人孫良利說。
回鄉創業后,孫成永加入了志愿者隊伍,他在園區流轉300畝土地開展生態農業發展,自己創業的同時不忘帶動周邊群眾,為鮑繼平、劉林瑞等特殊家庭免費傳授梳果、整蔓、人工授粉等農業種植技術,義務指導優質西瓜、無花果、紅菱等種植技術培訓,鄰里似親人的貼身志愿服務,讓大家伙兒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特約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