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剛上班,市政務服務中心的不動產登記窗口人頭攢動、絡繹不絕,這里依舊是市政務服務中心最忙碌的地方。記者采訪時卻發現,窗口秩序良好,大廳屏幕上實時滾動著辦理號碼,一切都顯得那么井然有序。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負責人賀國強告訴記者,7月1日至7月31日受理業務9297件,日均300件;8月1日至15日受理業務5021件,日均約335件,工作量大面廣、涉及千家萬戶、牽系民生福祉。
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既涉及多個部門的職責調整,又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高。如何打通利民惠企“最后一公里”,成為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不斷探索、創新改革的目標和動力。
精簡流程優化服務,深化“一窗受理、并行辦理”
近日,全省第一家通過市政務網到省政務網,再通過省政務網到省電力公司的專線的電力過戶業務在淮南順利完成。賀國強告訴記者,他們在調研中發現,群眾在辦理水電氣過戶業務中存在重新提交材料,受理過程繁瑣等問題。他們主動聯合市數據資源局,積極協調電力、水務、燃氣等相關企業,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實現了水電氣線上聯動過戶。水電氣線上聯動過戶新舉推出后,企業、群眾在辦理不動產轉移登記業務時,可選擇辦理水電氣聯動過戶,無需在登記、供水、電力、燃氣等多個部門多個窗口之間往返奔波,真正實現省事又省時,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置的“一窗受理”窗口,是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一站式服務改革的重要體現。窗口制作了詳細的申報材料目錄和辦事指南,將涉及不動產登記的交易、納稅等環節整合到一個綜合窗口,統一受理、內部流轉、后臺審核、互認結果,實現了“五個一次”:一次取號排隊、一次進行導詢、一次提交資料、一次繳納稅費、一次辦理完結。今年,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持續優化登記、交易、稅務綜合受理窗口,將所有涉及不動產轉移登記的事項全部納入一窗受理,全面實現登記、交易、稅務“一個窗口、一套材料、一次辦結”。同時積極推動以不動產登記單元號為唯一關聯碼,實現不動產登記信息與房屋交易信息、稅務信息互聯互通。
強化“互聯網+”思維,落實共享信息理念
“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推出的政銀合作模式真的太及時了,不但幫助我們提高辦事效率、節約工作成本,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銀行的金融風險,為我們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有效保障。”交通銀行授信與風險管理部負責人激動地向記者表示。
作為全市首家與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合作推廣政銀合作模式的銀行,交通銀行和前來辦理預抵押登記業務的群眾享受到了在線登記辦理、全程不見面登記和全程通辦登記等改革的紅利。目前已在全市10余家銀行、2家中介公司以及市公證處、市中院設立了不動產抵押登記便民服務點。
為了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標,著力優化流程、壓縮時限,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全面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業務查詢“掌上辦”,實行不動產登記“一證一碼”,手機掃描不動產權證二維碼可查詢證書附圖、限制狀態等信息。業務申請“網上辦”,依托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立不動產“網上(掌上)登記中心”,推出網頁版、微信版、自助終端版不動產登記網上申請平臺,為群眾提供多種選擇,構建多層次、多維度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大廳,實現24小時不打烊,隨時隨地可申請。業務辦理“就近辦”,積極延伸服務網點,推進“多點布局、同城通辦”的服務模式,在銀行、市住房融資擔保中心、公證處及多家房產中介公司設立了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點,并在市中級人民法院設立了不動產司法登記窗口,大大提升了企業辦理登記業務的效率。
提升服務溫度,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只有瞄準群眾重點關切的服務方式,才能實實在在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的話語簡短且有力。
在南山名邸的“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政企合作示范點,工作人員正在為購房客戶進行一對一不動產登記服務。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設立了這個合作示范點,購房者不需要再去政務服務大廳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客戶在收房的同時就能拿到不動產權證,既方便了客戶,也優化了企業的辦事流程,真正為企業發展助力。
近年來,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緊緊圍繞不動產登記提升行動,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以黨史教育為契機,深入推進不動產登記工作再上一個臺階,在持續鞏固一般登記5個工作日以內辦結的基礎上,現已實現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注銷登記、更正登記、預告登記、抵押登記3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中涉及生產制造企業抵押登記0.5個工作日內辦結。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開展,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將積極探索推進財產登記“全市通辦”。打破傳統的“屬地辦理”模式,通過數據互聯互通代替群眾跑路,力爭年底前實現全市范圍內“就近申請、屬地審核、稅費統繳、電子證書線上領、紙質證書寄到家”的“全市通辦”模式。通過深度對接數據資源管理部門,依托網上政務服務平臺,推出網頁版、微信版、自助終端版不動產登記網上申請平臺,為群眾提供多種選擇,構建多層次、多維度不動產登記網上辦事大廳,實現24小時不打烊,隨時隨地可申請。充分利用大數據、人臉識別、在線支付等技術,加強登記納稅銜接,推行核稅、繳稅、繳費、登記全流程線上一次辦理和網上開具電子證明等服務。(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