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創造性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集中體現為“十一個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科學指南。
近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基本完成《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確定的目標任務,政府系統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躋身全省首批四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行列,為建設新階段現代化美好淮南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鑄牢法治之魂,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個堅持”,第一條就是“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也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定海神針”。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在法治建設中的統領性、決定性地位,進一步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加快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堅持以《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為統領,深入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全面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奮力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讓法治成為一種自覺。
擔當法治之責,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對標對表總書記要求,必須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認真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加強行政決策執行和評估,不斷提升行政決策的公信力和執行力;堅持用市場的邏輯謀事、資本的力量干事,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誰擁有法治化營商環境,誰就擁有競爭優勢,就能積蓄更多新動能。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常態化對標學習滬蘇浙等發達地區,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實施辦法,實施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以法治思維統領政策制定執行全過程,著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市場監管、政府采購、納稅、執行合同、保護中小投資者等營商環境評價指標成為全省標桿,信用優化營商環境(政務誠信)評估全省排名第2位,“四送一服”工作連續4年獲得省考核優秀等次。
用好法治之器,著力破解改革發展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堅持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實踐證明,越是工作重要、事情緊急越要堅持依法行政。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第一時間學習《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在全省率先建立壓實“四方責任”強化疫情防控工作機制,成立市政府疫情防控法律顧問團,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面對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堅持事不避難、勇于擔當,依法依規推動奧體中心、市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長期停滯項目復工建成。我們深刻認識到法治和規則不是束縛,而是賦予我們開展工作的空間、武器、膽量和智慧。當前,淮南正處在負重爬坡、蓄力轉型的關鍵期,高質量發展面臨諸多困難挑戰,必須把厲行法治作為治本之策,自覺按法規政策辦事、按程序流程辦事、按法律的主旨精神創新擔當辦事,以法治解難題、保穩定、促發展。
恪守法治之本,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回答了法治建設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體現了總書記真摯的為民情懷。建設法治政府,必須站穩人民立場,把法治為民作為價值追求,著力解決好法治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用法治保障高水平治理、高品質生活。在科學立法上,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理念,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立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拓寬立法公眾參與渠道,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我市全面清理政府規章入圍2019年度安徽行政立法十大事件,行政立法工作受到司法部表彰。在嚴格執法上,牢牢把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這一生命線,完善權責清晰、運轉順暢、保障有力、廉潔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努力讓群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看到風清氣正、從每一項執法決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近年來,我們持續深化五大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推行“三項制度”,加快推進行政執法標準化建設,特別是聚焦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違法犯罪問題,出重拳、下重手,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在公正司法上,自覺接受司法監督,認真執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目前,我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實現100%出庭應訴;打擊非法采砂公益訴訟工作居全省前列。2020年,群眾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滿意率達98.52%,居全省第6位。在全民守法上,大力弘揚法治精神,高質量推進“八五”普法謀篇開局,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成立全省首家法治宣傳志愿者協會,打造享譽江淮的“豆娃說法”品牌,深入開展民法典宣傳“七進”活動,著力營造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環境,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