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八公山區土壩孜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澤睿
“土壩孜街道作為八公山區老城區的縮影,城鄉交錯、工礦交錯,老齡人口多,創建工作存在管理不夠精細、措施不夠有力、基礎設施薄弱、群眾參與意識淡薄等問題。”近日,八公山區土壩孜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澤睿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自新一輪創城工作開展以來,土壩孜街道不斷加大創建力度,強化組織保障,堅持問題導向,明確整治重點,突出價值引領,創新治理手段,真正做到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
王澤睿告訴記者,文明創建久久為功,土壩孜街道注重加強組織領導,配強人員隊伍,發揮頂層設計的引領作用。落實“一把手”負總責、各條線負責人具體負責的創建工作責任制,黨政班子成員掛鉤聯系相應社區、部門,實行創建任務包保負責制。堅持創城工作例會制度,定期召開創建工作協調聯席會議,發揮“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組織黨工委成員、部門、社區開展研判,對于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省、市、區督查過程中發現的重點問題,堅持做到邊創城、邊督查、邊整改,通過以查促干,及時發現問題,找準薄弱環節,迅速整改落實。健全臺賬機制,確保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各項指標達標,推動工作落實,組織創建專干準時參加創建工作培訓,及時調整工作狀態,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能力,形成“主動干、我要干”的良好工作氛圍,在2020年開展的8次淮南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月度測評中,土壩孜街道位列5次前十、3次前五。
“針對整改易反彈和基礎設施落后的客觀問題,街道堅持‘新舊’并行,打好鋪設新設施與整治舊問題的組合拳。”王澤睿告訴記者,在去年的測評中,土壩孜街道整改項目仍有反彈,導致重復扣分、加倍扣分,特別是在背街小巷和無物業小區創建權重系數增加的背景下,街道的壓力十分繁重。我們堅持從“細”入手,抓好創建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的細節,街道部門、社區工作人員通過深入具體點位廣泛調研,將突出問題、頑固問題、反彈問題分門別類,找準癥結、定點發力,切實解決創城盲區,做到責任全覆蓋、管理無漏洞、創建無死角。依托“周整改”工作機制,每周五提前部署下周整改計劃,從小處入手,大處著眼,確保問題發現及時、立整立改到位。聯合城管執法、消防、交警、物業開展創城聯合整治行動,調動相關部門和單位群策群力。前期街道經過走訪調研,聽取意見,摸清家底,其中對較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積極爭取了上級支持,目前已將2個城中村改造納入市級統籌盤子,同時編制了投資額840萬的2021年度土壩孜街道基層環境提升建設工程項目,6月份已立項入庫。同時,積極推進“創建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對轄區環境進行綜合提升改造,改造蔡新北路至新運村道路、新風苑巷,對路面進行重新鋪裝硬化,增劃機動車停車位100余處。目前大馬路社區的左一路、惠民社區的康復街和小劉莊社區的瓷器新村前集資樓至鋼廠道路已施工完畢投入使用。下一步計劃修建道路約5700米、硬化綠化地面68000平方米、修復綠化帶景觀約1公里、修建社區游園約4000平方米,購置健身器材200余件、道路太陽能路燈亮化約2000米。
“創城工作中經常遇到群眾不理解、不配合的情況,我們就主動到居民家中去,傾聽民意。了解他們的需求后,能滿足的我們盡量去滿足,給他們做思想工作。自從我們行動起來之后,老百姓們發現我們做的工作都是為大家服務的,他們的態度就轉變了,開始積極配合我們、支持我們。”王澤睿說,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實踐證明,“堵”不如“疏”,土壩孜街道始終突出黨建引領,推動共建共享,把創城工作與服務群眾緊密結合。轉變治理思路,突出創建工作的人文情懷,加大下村入戶宣傳文明創建的頻率,大力推行黨員街長制、樓長制;建立群眾監督與群眾幫扶機制,認真受理群眾的舉報和求助電話,解決居民煩心的不文明現象。(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