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我市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城市之美,美在生態。
今天的淮南,“天空藍”成為市民微信朋友圈中的?,時不時亮相“刷屏”;黑臭水體治理,讓一條條“臭水溝”變成了水清岸綠的“清溪流”;瓦埠湖、焦崗湖、高塘湖正在“一湖一策”推進綜合治理,“三湖”名片越擦越亮;上窯山、舜耕山、八公山,植綠補綠護綠一直在行動,三山競秀為淮南大地增色添彩……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淮南,正在漸行漸近。
市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這五年,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深入踐行“兩山”理論,高站位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高水平深化環保改革,高強度推進綠色轉型,努力走出一條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
如今,漫步淮南大地,綠韻為裳,映照著干群一心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不懈追求;山水塑形,見證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動實踐。
這五年,“大生態、大環!备窬秩找嫘纬
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舉一綱才能萬目張。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工程、系統工程、細致工程,只有及時跟進制度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才能興至又興,才能有效彰顯文明厚度和溫度。
處于產業轉型特殊時期的淮南,產業結構偏煤偏重,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污染排放總量很大,污染防治任務十分繁重。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市理清工作思路,加強統籌謀劃,擘畫生態文明建設新藍圖。
在總體戰略上,認真貫徹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對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行了全面部署。
在工作路徑上,明確了我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六大標志性戰役”,即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淮河保護修復、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的攻堅戰。
在制度設計上,積極推進建立環境保護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抓、行業管理、環保監督、群眾參與的“大生態、大環保”格局。
這些頂層設計與謀劃,為我市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淮南樣板繪就了藍圖,規劃了路徑,奠定了基礎。
這五年,“綠色淮南”的生態顏值全面提升
田家庵區第十五小學教師黃友權是位攝影愛好者,他的鏡頭記錄了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變化。他說:“作為土生土長的淮南人,真切感受到這座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在持續好轉,‘天空藍’不再難覓,一波碧流、魚翔淺底的景象隨處可見,身邊的綠色更加充盈,城市環境越來越美!
5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治污、精準治污和依法治污為總思路,聚焦短板,立足治本,緊盯重點環節,注重源頭治理,推進綜合防治。通過強有力的措施,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持續凸顯,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藍天白云的好天氣成為常態。通過2018-2020三年藍天保衛戰攻堅行動,2020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4.597,相比2017年下降15.7%;其中PM2.5濃度下降18.4%;PM10濃度76微克/立方米,下降25.1%。優良天數比例增長9.7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僅3天,減少12天。
河湖已然悄悄變了模樣。2020年,全市國考地表水斷面達標比例85.7%,完成了國家“十三五”終期考核指標?h級以上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比例100%,地下水考核點位達標比例100%。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綠色大地孕育新希望。截至2020年底,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90%,2項指標均提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來,我市綠色“成績單”越來越喜人:截至8月20日,全市PM2.5平均濃度為42.1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居全省第8位;優良天數比例75.4%,改善幅度居全省第7位。上半年8個國家考核地表水斷面達標比例為87.5%。
這五年,“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豐碩
藍天越來越多,河水越來越清,青山越來越秀美,生態顏值越來越靚麗。素有“楚風漢韻、能源之都”美譽的淮南正在精心描繪一幅以“綠色”為“底色”的生態淮南新畫卷。
5年來,我市上下同心、干群同力、通力協作,匯聚出最強大的“綠色合力”,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淮南。
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截至2020年底,完成“三線三邊”燃煤鍋爐淘汰和改造項目673個,取締經營性小煤爐8957個。城市建成區內燃煤鍋爐全部淘汰。市轄區全面實行煙花爆竹禁燃禁放。
持續推進碧水保衛戰。在所有縣級以上水源地設置了水質預警監測自動站,關閉拆除縣級以上水源地保護區內的碼頭50余家。完成了一水廠取水口上移工程?偼顿Y約11.12億元的瓦埠湖生態環境保護項目中涉及我市的68個項目全部完工。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全市共完成290個建制村農村環境整治任務,超額完成“十三五”要求的248個建制村的農村環境整治任務。34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全部完成,成功實現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全覆蓋。
污染防治,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是永遠在路上的艱苦戰役。今年以來,我市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自覺的行動,向環境污染宣戰,努力讓綠色成為淮南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深度開展夏季臭氧攻堅,對全市196家企業制定了夏季錯峰生產方案并嚴格執行。加快電廠超凈排放改造,田集電廠、顧橋電廠、新莊孜電廠、潘三電廠等4家電廠達到超凈排放水平。組織高污染車輛專項整治行動56次。開展了焦崗湖流域聯防聯治工作,積極強化流域共商,理順管理體制,強化湖區治理,全面開展圩堤拆除行動和以漁凈水,著力改善焦崗湖水體水質。建成了年收集利用5萬噸廢有機溶劑企業淮南中建材騰鋒環?萍加邢薰;茨鲜锌档箩t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提質擴容7噸/日的醫療廢物處置改擴建項目已經建成。
這五年,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之路步履堅定
日益向好生態答卷的背后凝聚的是全市上下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念,是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不變情懷。
為產業發展加競爭力,為生態環境減破壞力,“一加一減”之間,淮南凝聚綠色力量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變革,釋放蓬勃動能推動產業轉型,用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證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我市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著力增強綠色創新動能,高質量打造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
市發改委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推動淮南全面綠色轉型,要結合我市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調整發展方向,優化產業結構,‘十四五’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及清潔能源、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同步,要積極改善能源結構,謀劃建設新能源基地,推進光伏、風電、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
綠色轉型按下“快進鍵”。據悉,我市“風、光、儲”和“風、光、火、儲”等2個電力一體化項目,已通過省級評審并上報;春幽茉、中煤新集實施煤電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工程加速推進,全力打造“智慧礦山”。
市經信局啟動了我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確定了目標任務。目前,我市3家企業國瑞藥業、陜汽重卡、春升新能源3家企業進入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17家企業進入省級綠色工廠名單,19家企業進入市級綠色工廠名單。
精心培育,花開滿園。我市涌現出一批在綠色制造、綠色發展、節能減排領域具有代表性企業,如國瑞藥業、潤成科技、金科再生資源、中信格義循環等,帶動綠色制造產業向高水平、高層次發展。
5年來,我市著力探索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升級之路,綠色根基在踏石留印的過硬舉措中不斷夯實,讓美麗與發展共贏,“顏值”與“產值”兼收。
榜單不同,底色相同。這些成績,記錄著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更記錄著我市向綠色發展、生態文明躍升的軌跡。
逐綠而行,久久為功。闊步新征程,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堅定,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美麗家園,一幅秀美的生態文明長卷正在淮南這片大地徐徐展開。(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