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貫徹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夯實發展基礎,奮力提升綜合實力水平。我們要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持續擴大有效投資,以更多的“第一”和“唯一”壯大城市實力、提升城市能級。
夯實發展基礎,就是要大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深化規上工業企業培育行動,做實做大存量企業,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升級改造,大力推進礦區煤層氣勘探及抽采綜合利用工程、潘集電廠一期、現代高分子材料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打通煤電化氣產業鏈路徑。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持續深化“三重一創”建設,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全面推行產業鏈“鏈長”制,支持新能源及專用汽車生產基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醫藥化工產業基地等項目加快發展,大力引進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爭取到2025年培育省專精特新企業100個、“小巨人”和“冠軍”企業10個。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發展,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下大力氣推動大數據產業優質化發展,加快推進安徽(淮南)大數據交易中心和產業基地創新發展,全面提升數據服務能力,打造數字經濟產業聚集的重要載體。優化城鄉商業空間布局,改造提升老城區商業街等特色街區,推進建設山南新區中央商務綜合體,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大力發展健康、養老、育幼、體育、家政等服務業,擴大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促進軍民融合發展。
夯實發展基礎,就是要大力推進民營經濟發展。深入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持續完善民營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突出抓好市場主體培育、龍頭企業壯大、創新動能塑造、服務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推動全市民營經濟規模實力、創新能力、綜合帶動力邁上新的臺階。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對接服務力度,全面落實國家、省、市各項優惠政策,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常態化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想方設法破解企業融資難題,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要素要求,促進更多民營資本扎根淮南、更多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確保到“十四五”末,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
夯實發展基礎,就是要大力提高園區發展水平。堅持規劃先行、適度超前,做好園區產業布局,科學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和首位產業,推進產業集約集群發展。深化園區管理體制、運營機制改革,探索“管委會+公司”管理體制,持續推動市級管理權限向園區下放,開展“畝均論英雄”綜合評價管理,深入推進“標準地”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鼓勵實施“一園多區”“跨區托管”等運營方式,切實發揮園區產業汲取、企業孵化、經濟帶動的效應。全方位完善園區功能,加快道路交通、供水供電、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承載力和吸引力。特別是淮南經開區、淮南高新區要強化爭先進位意識,加大項目招引力度,進一步打造高質量產業體系、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效率政務服務、高能級發展平臺,全面提升園區綜合實力,確保在國家級園區年度考核中逐年進位。
夯實發展基礎,就是要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提升項目謀劃能力,緊盯國家和省支持的方向和重點,聚焦區域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薄弱環節,積極謀劃儲備一批促轉型、補短板、增后勁的重大項目,確保動態儲備億元以上重大項目超過500個。加大項目招引力度,推動產業鏈招商、突出園區招商、強化以商招商,支持縣區、園區在法定權限范圍內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圍繞有基礎、有條件的產業,進一步研究編制招商目錄,制定重點招商計劃,引導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加快形成“招大商、大招商、招好商”新局面。推進項目落地見效,深化“四督四保”“集中開工”等項目工作機制,嚴格落實重大項目領導包保制度,緊盯“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加快布局實施,有力有序推進,形成開工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牢,必將為淮南綜合實力的提升奠定堅實支撐;A強,必定為淮南綜合實力的提升提供強力保障。(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