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設是社會治理的基石,也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田家庵區司法部門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以服務民生為主線,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各項工作落實,為全面推進平安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先后獲評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等榮譽。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夯實平安建設法治根基
“凡涉及重大事項、重大協議等問題,司法行政部門提前介入、審查把關,提出審查意見,提高行政決策質量。”在田家庵區,遇事找法已成為職能部門規范行政行為的“必選動作”。
田家庵區深入推進依法治區工作,開展全區法治建設“三項指標”實績考核,邀請省司法廳業務處室負責人為全區領導干部作《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統領法治政府建設》為主題的專題培訓,提升各部門法治建設能力。嚴把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關,對重大事項、對外簽訂的重大協議均履行合法性審查程序。強化制度建設,制定《關于公布區級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清單的通知》及《田家庵區全面推行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區級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主體,嚴格規范性文件制定流程。同時,強化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先后開展與“優化營商環境”、“民法典”不相符的行政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工作,累計清理區行政規范性文件59件,繼續有效39件,廢止、失效20件。
強化多元糾紛化解,筑牢平安建設法治防線
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是平安建設的重要基礎。
田家庵區加大法律援助服務,推出法律援助惠民舉措,積極辦理殘疾人、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案件,針對建筑領域的農民工欠薪案件,簡化審批程序,依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利益。今年以來,區共辦理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案件495件,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33%,提前超額完成2021年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年度目標任務。積極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調解組織,先后建成道路交通事故、醫患糾紛等8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委員會,積極推進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相互銜接,建立“訴調對接”、“訪調對接”等工作機制,基本形成了三調聯動、保障有力的“大調解”工作體系。目前,全區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140個,其中村(社區)調委會119個,鄉鎮(街道)調委會13個,行專調解組織8個,調解員541人。發揮“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作用。2020年,為全區119個村(社區)配備法律顧問,深入開展法治進社區、法治講座、以案釋法等宣傳活動,截至目前,派駐法律顧問累計開展工作1168次,開展法治宣傳312場,解答群眾咨詢1292次,指導法治建設61次,參與矛盾糾紛調解126次,提供法律援助38人次,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創新普法依法治理,提升平安建設法治水平
讓全民學法懂法守法是普法教育的根本,也是提升平安建設法治水平的重要保障。
田家庵區強化法治宣傳,建成1個法治主題公園,3個法治文化廣場。開展“法治文化”四入行動,組建法治宣傳教育骨干隊伍144人,“七五”普法期間累計開展各類講座150余場、法治宣傳活動500余次,發放各類法律法規宣傳材料20余萬份。強化青少年教育,建立全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為轄區35所中小學和11所幼兒園配備了法治副校長。今年以來,共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安全教育及民法典等方面的法治講座20余次,受教育人數達5000人次。開展民法典宣傳活動,以“法律六進”為載體,采取三級聯動的形式舉辦《民法典》宣講200余場。同時,通過普法宣傳文藝匯演、播放民法典宣傳視頻、發放民法典口袋書宣傳資料及律師、普法志愿者現場解答等方式,“零距離”對居民及村民宣傳《民法典》,共開展70余場宣傳,發放50000余份宣傳資料。
抓好特殊人群管理,深化平安建設法治環境
田家庵區從細從實抓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工作,確保不脫管、不漏管、不失控。
全面加強社區矯正監督管理。組織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簽署《承諾書》,定期召開社區矯正安全監管形勢研判分析會,圍繞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雙提升”等重點任務和“兩會”、春節、國慶等節點,通過“二級包保”、值班日報告制度,加強重點人員、重點時段管控。多措并舉做好刑滿釋放人員排查工作。對3年內解除社區矯正人員和5年內刑滿釋放人員共計1173人進行全面篩查,安排司法所與安置幫教對象進行逐一談話,詢問生活、工作等情況,加大關愛幫扶,確保管控到位。(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