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做優做強工業園區主平臺,鍛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園區平臺:挺起大通產業“脊梁”
10月22日上午,天氣晴朗,略有涼意。
大通工業新區唐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是一片火熱的建設場景。“我們正搶抓當前晴好天氣,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企業相關負責人唐飛介紹,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約350畝,總投資不低于5.5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年產500臺套頂管掘進機,年均產值達5億元以上。
好項目的落地,離不開好園區平臺的支撐。
近年來,大通區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區”戰略,通過打造工業園區主平臺,鍛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目前,該區已建成面積達6平方公里的大通工業新區、上窯工業集聚區,入園企業達到138家。
做強園區平臺,擦亮“雙招雙引”金字招牌
大通區是淮南煤礦的發源地,曾面臨資源枯竭、涅槃新生的考題。如何實現轉型發展?“產業是脊梁,園區是平臺。沒有一個優質平臺,項目難以落地,產業難以崛起,發展難以持續。”基于這種戰略考慮,大通歷屆區委、區政府都堅定不移選擇了“工業強區”戰略,堅持一屆接著一屆干,堅持不懈建設大通工業園區,構筑起大通產業發展的主平臺。
據悉,大通工業園區建設始于2006年,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含大通工業新區、上窯工業集聚區兩部分。圍繞打造高品質工業園區,區委、區政府堅持規劃引領,按照“產城融合、園城一體、宜居宜業”的思路,科學編制了園區控制性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引領園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建設過程中,該區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要求,逐步完善園區道路、水電氣、亮化、綠化等基礎設施,大通工業新區建成投用了500套公租房和10.5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上窯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供水、供電、污水管網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同時,大力實施“騰籠換鳥”工程,共清理盤活園區低效用地230畝、閑置廠房1.9萬平方米,重點推進工業園區四期、昆山產業園、建筑材料產業園建設,提高了園區承載能力。
守好項目準入的“綠色門檻”。園區加強區發改、招商、環保、安監等部門統籌協作,前置項目環保和安全審查,對涉氣、涉水、涉土等環境方面和安全生產方面存在隱患和問題的項目,一律不準入駐園區。同時,嚴格項目“三同時”全過程督查,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切實做到立行立改,推動園區綠色、低碳、環保良性發展。
項目加速集聚,挺起大通產業的堅實脊梁
中國能建安徽電建一公司淮南至精鋼結構分公司新廠房項目是落戶園區的省“861”重點項目,共布設兩條重鋼生產線,年產各類鋼結構3萬噸。2020年5月投產以來,企業承接了南通萬達象州電廠、南京浦口電廠等多個項目所需鋼構產品。
筑巢引鳳鳳自來。近年來,該區把長三角作為招商引資、產業承接的關鍵區域,組建8個招商工作隊,成立上海、寧波、無錫3個駐點招商組,“十三五”期間累計引進億元以上市外內資項目資金108.37億元、億元以上省外項目資金137.67億元。今年以來,共洽談項目21個,總投資80.48億元,簽約項目8個,總投資17.77億元。今年1-7月,全區累計引進市外項目資金額17.18億元,億元以上省外項目資金額16.34億元。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十三五”期間,全區累計實施重點項目156個,完成投資144億元,唐興機械等124個項目相繼建成達產,邁瑞5G加工等32個項目加快續建;服務業發展提質增效,快遞物流、醫藥物流產業茁壯成長,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增加至60家。“今年,我們摸排23家擬升規企業,開展重點扶持培育,目前已有3家成功升規。”大通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區堅決落實“四督四保”制度,梳理60個年度重點項目,總投資377.5億元,全部由區級領導聯系包保,推動了唐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17個續建項目加快實施,淮南港洛河作業區等10個項目順利開工,上窯珍珠綜合碼頭等33個謀劃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今年1-7月,區屬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5億元,同比增長40.3%。
良好營商環境是園區的金字招牌。該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行登記注冊全程電子化,企業開辦實現了“全程網辦”“一日辦結”,企業開辦材料壓減到一套6份以內;開展簡易注銷登記改革試點,企業簡易注銷登記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為20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扎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推動項目加快落地建設,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家,“專精特新”企業11家,樂森黑馬有限公司榮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唐興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榮獲“淮南市市長質量獎”。今年1-7月,全區新注冊登記企業262戶,個體工商戶513戶,新增戰新企業3家。(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