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現場問答、解決問題,田家庵區政協在基層社區創新推開的政協委員工作室機制將政協委員的履職觸角延伸到最基層,把協商平臺搭建到百姓家門口,促進了政協委員“零距離”接觸群眾,實現了對話協商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
“有了委員工作室,大家坐在一起共商共議,這煩心事終于能解決了。”10月27日,田家庵區東苑巷居民鄭傳麗的心里順暢多了。鄭傳麗的煩心事來自于雨污分流施工帶來的路面損壞,讓大家出行不方便。為了讓民生工程更暖心、更貼心,田家庵區政協組織政協委員、街道社區負責人、居民代表和施工方代表,在社區委員工作室里圍坐一起,共同協商路面修復問題。大家共商共議、積極建言獻策,施工方在表達歉意的同時,承諾加快施工進度,盡快高標準恢復破損路面。一場小巷里的“微協商”,理順了情緒、化解了矛盾。
新形勢下政協工作提質增效,需要委員唱“主角”,更需政協搭“舞臺”。為進一步加強委員聯系群眾工作,去年5月,田家庵區政協建設成立了淮南市首家功能性政協委員工作室——安成經開區委員工作室,入駐有商務、人社、科技、金融、稅務等系統的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共24人。截至目前,田家庵區政協已經建立了各類政協委員工作室6個,入駐省、市、區三級政協委員105人。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委員工作室已成為委員履職的平臺、社情民意的驛站、學習交流的陣地、展示風采的窗口。
“感謝委員工作室牽頭組織的這次論證活動,讓我們少走彎路,為淮南牛肉湯由傳統經營模式向現代餐飲經營模式轉變指引了方向。”前不久,田家庵區政協安成經開區政協委員工作室組織政協委員、有關部門負責人,相關專家及部分牛肉湯企業代表,就淮南牛肉湯(田家庵)示范店建設管理進行綜合論證,助力做響淮南牛肉湯品牌。會上,參會的企業負責人許志激動地表示。
安成經濟開發區政協委員工作室始終把服務企業、助力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了解到疫情防控給企業經營帶來影響后,委員們結合自身專長,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了政策宣傳、咨詢解讀等工作。同時,深入20余家企業開展調研,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減稅降費,解決企業融資、用工、用地、技術問題等方面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專題協商和民主監督活動,收集各類意見建議13條。只有企業“動起來”,經濟才能“活起來”,委員們把了解和掌握的相關問題及建議,第一時間以社情民意信息、提案等形式及時報送區委、區政府,為領導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一些建議得到了采納和落實。
洞山街道中興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的委員們了解到轄區內桂苑村小區群眾對老舊小區“三供一業”改造問題意見 強烈,存在違章搭建多,改造施工障礙多、阻力大的情況。社區委員工作室積極搭建協商平臺,召集改造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社區負責人、政協委員六方面協商,就桂苑村小區“三供一業”改造的規劃設計及施工聽取各方意見建議。設計施工方充分聽取采納了居民和物業的對改造設計的意見,小區居民也通過協商主動支持小區的改造工作,有效理順了情緒、化解了矛盾。會后,中興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對協商后續工作持續跟蹤問效,推進了桂苑村“三供一業”改造的順利進行。
社區政協委員工作室真正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協商送到社區,更加貼近群眾、更接地氣。這種群眾提事、協商議事、研究定事、共同辦事的新模式,釋放了基層治理的新力量,激發了委員的履職熱情。田家庵區政協負責同志表示:“委員們在建言資政、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深入一線開展微協商、微監督,收集民情民意,服務企業群眾,實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搭建起連接黨委政府和企業群眾的‘連心橋’。”(記者 賈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