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打好“組合拳”確保“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成立“雙減”工作辦公室、設立“雙減”工作舉報電話、開展“雙減”工作督察調研、多部門聯合暗訪校外培訓機構……
自“雙減”政策落地以來,田家庵區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省市文件精神,全面準確把握“雙減”要義,把“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堅持校內校外兩手抓,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嚴格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確保“雙減”工作落地見效,真正讓教育更好的回歸校園主陣地。
加強政策教育宣傳,廣泛形成家校共識
各校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各中小學校通過校園網站、宣傳展板、家長微信群等,廣泛宣傳“雙減”政策,發放安徽省教育廳致家長、學校、及家庭的“三封信”。進一步強化廣大教職工、學生及家長對“雙減”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
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田家庵區各中小學校制定完善作業管理制度和作業公示制度,分年級、教科研組加強作業統籌管理,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作業難度不超國家課表。優化作業設計質量,減少簡單記憶、機械重復的練習,精心選擇與學生基礎相適應的、重在遷移運用的作業。推廣采用分層遞進布置作業,如:分難度適中的必做題、選做題、學霸題等,有分層作業、創新作業、拓展作業,讓學生“吃飽”“吃好”。重視作業批改的及時性。教師應合理使用各種批改形式,及時、逐詞、逐句、逐題批改作業,做到全批全改,多使用激勵性、啟發性、指導性批語,對學生作業中的錯誤,督促學生訂正,并做好復批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提倡面批與集體講評相結合,做到共性問題集體講評,個別問題面批矯正或予以個別輔導,舉一反三引導學生根據作業批改結果分析學習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開展后續學習。
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提升課后服務內涵質量
在2019年引進課管中心課后服務試點學校的經驗基礎上,田家庵區教體局積極謀劃,指導各校依據本校校情制定“一校一案”課后服務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多方面優勢,開設體育、藝術、傳統文化、勞動實踐、科學探究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課程,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快樂成長,幫助家長解決了接送孩子難的問題,增強了教育服務的能力。同時,各校在試運行的過程中根據家長的需求和反映的問題以及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斷修改優化課后服務實施方案。目前全區42所中小學已實現“課后服務全覆蓋、5個工作日全覆蓋、愿留盡留全覆蓋、特殊延時申請全覆蓋”等四個全覆蓋,課后服務工作運行平穩。
嚴格規范校外培訓,減輕學生課外培訓負擔
田家庵區從嚴審批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資質準入,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對已審批的校外培訓機構,實行最嚴格的規范,逐步落實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營改非要求,嚴禁資本運作,上市融資等。區教體局牽頭組織召開了“雙減”工作推進會暨校外培訓機構工作會議,傳達學習了相關政策文件,通報了培訓機構違規補課查處情況,各培訓機構現場簽訂了承諾書。對轄區內校外培訓機構執行“黑白名單”制度,依法依規實行動態管理,成立田區校外培訓機構年檢專家庫,對存在辦學行為不規范、侵害學生家長利益等問題的校外培訓機構,確定為“不合格”等次,下發“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
“通過一系列舉措,全區‘雙減’工作有序推進,進展良好。截至目前,全區共有42所學校開展了課后延時服務,參與學生人數共計4.7萬余人。全區依法查處關停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23家。”區教體局負責同志介紹,下一步,將建立作業管理、課后服務5+2及校外培訓機構監管長效機制,曝光存在問題的學校及校外培訓機構;在治理的同時,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教育評價改革,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減少參加校外培訓需求,進一步鞏固提升“雙減”工作成效。(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