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系列述評⑤
城市之美,美在生態。
生態何其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生態”一詞逐年升溫,時至今日,已經成為高頻熱詞中頂流般的存在。今年“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四到團組,22次談及“生態”,“生態”緊隨“高質量發展”之后位列兩會高頻詞第二位。
這不僅印證了“生態”的突出地位,更說明二者是良性互動、循環推進的辯證關系。高質量發展絕不是經濟一個維度的增長,良好生態環境本身就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之一,二者不可割裂、對立,應一體推進、共同提高。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察大勢者明,馭大勢者智。
擘畫淮南未來五年發展藍圖的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突出抓好生態修復,讓山水淮南的城市形象更加彰顯。
近日,市委書記任澤鋒在署名文章《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 讓淮南這座老工業城市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中強調:“我們必須始終保持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強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奮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淮南美好家園。”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情懷不改,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步履不停!推進生態修復攻堅行動,方向已明、思路已清、舉措已定。
山水淮南!未來可期!
(一)這是淮南蝶變重生的必由之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保護與修復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民生問題、發展問題。推進生態修復攻堅行動,開啟資源型城市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新階段,著眼點在于走出一條以環境優勢塑造競爭優勢的新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不負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青山綠水,天賦淮南。“屏舜耕而銜兩山,襟淮水而帶三湖”。湯湯淮河穿城而過,八公山、舜耕山、上窯山三山鼎立,瓦埠湖、焦崗湖、高塘湖三水環繞,夢想中的詩和遠方并非遙不可及,詩情畫意的美景美韻、渾然天成的山水畫卷就在我們身邊。
破題綠色轉型的關鍵之舉!“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貫徹“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進生態修復攻堅行動,能有效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直面短板弱項的現實考量!淮南作為老工礦城市,生態保護歷史欠賬較多。當前正處于產業轉型特殊時期,產業結構偏煤偏重,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污染排放總量很大,污染防治任務十分繁重。加之大面積的采煤沉陷區地表潛水位高,沉陷速度快、深度大、穩沉時間長,沉陷區綜合治理任務異常艱巨。
推進生態修復勢在必行!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工程。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朝著正確方向,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攻克一個又一個痛點、堵點、難點,打贏一場又一場大仗、硬仗、勝仗,就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
久久為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淮南”值得期待!
(二)生態修復,這張考卷有深度。這是一項長期工程、系統工程、細致工程,不是一日之功,需保持定力,拿出“繡花”功夫精雕細琢。當以精細化思維推進污染防治涵養綠色生態,以項目化思維推動采煤沉陷區華麗轉身,以系統化思維促進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合力攻堅,向綠而行,孕育城市生態之美,塑造城市綠色核心競爭力。
良好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
一只鳥,能帶來怎樣的經濟效益?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一只鸛嘴翡翠能創收50萬元。2017年10月,盈江縣那邦鎮那邦濕地出現一只鸛嘴翡翠,這是中國僅分布于云南的鳥類。這只鳥在濕地停留197天,吸引眾多鳥類愛好者來此觀測、拍攝。據推算,吃住在那邦鎮的“鳥友”,至少帶來50萬元經濟效益。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當人類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是慷慨的”。
言猶在耳。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才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嚴控增量,以精細化思維打好升級版污染防治攻堅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力以赴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淮南。
呵護“一片藍天”。找準影響我市空氣質量的癥結,對癥下藥。重中之重要綜合治理工業大氣污染,推進煤炭、電力、化工、水泥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深入治理移動車船尾氣,全面控制城鄉揚塵污染,堅持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持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讓空氣越來越清新。
守護“一城碧水”。淮南因水而名,更要因水而興。要注重“人水和諧”,重點圍繞水環境存在惡化趨勢、生態脆弱的河湖,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庫一策,加快推進過載和污染河湖治理與修復,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讓瓦埠湖、焦崗湖、高塘湖煥發新彩,讓藍天之下流淌股股清流。
佑護“一方凈土”。淮南大地青山秀美,草木含情。要強化固體廢物污染治理,進行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構建新型循環經濟產業鏈及資源綜合利用關聯企業集群。同時要堅持源頭防控防治,加強土壤環境監管,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讓綠色大地孕育新希望。
深耕細作,馳而不息,努力讓綠色成為淮南發展最動人的色彩。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自覺的行動,向環境污染宣戰,打造一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淮南。
●化解存量,以項目化思維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
世界銀行點贊淮南鴛鴦湖!
深秋已至,鴛鴦于飛的美景再次出現在淮南大通濕地鴛鴦湖,200余只鴛鴦飛抵于此,連續第5年成群在此越冬,這在華東地區實屬罕見。事實上,這里曾經是滿目瘡痍的采煤沉陷區,為推進城市“傷疤”修復,我市啟動世界銀行貸款淮南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項目,讓昔日采煤沉陷區呈現出水草豐美、湖水清澈、綠意盎然的濕地景觀。
世界銀行項目檢查團在對該項目檢查總結時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項目生態環境修復成效明顯,是世界銀行與安徽合作的一張靚麗名片。此前,該項目已成功入選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40周年紀念典型案例。
九龍崗——大通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占地面積9.3平方公里,總投資8.15億元,其中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資金6300萬美元,是中國唯一一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施的采煤塌陷區治理項目。自2015年實施以來取得明顯成效,為國內的塌陷區修復治理提供了借鑒和示范。
淮南采煤沉陷區面積大,分布廣,對沉陷區進行生態修復于這座資源型城市而言,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近年來,我市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
城區主攻“生態修復+文旅產業”為主的治理模式,以九大礦區采煤沉陷區項目和淮南西部采煤沉陷區治理為示范,通過對沉陷區全方位的修復,建設城市綠心公園,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區品質。鴛鴦湖的存在正是這一項目成果的直觀體現。
城郊主攻“生態修復+光伏產業”為主的治理模式,以鳳臺潘集未穩沉沉陷區開展環境修復、岸線治理,同時水面發展漂浮式光伏為示范。按照“誰開采、誰治理”原則,淮河能源集團實施顧橋礦采煤沉陷區岸線治理項目2個。按照“誰受益、誰治理”的原則,三峽新能源、陽光電源等大型企業已利用潘集區、鳳臺縣等沉陷區水面約1.7萬畝進行光伏建設。
在淮南潘集,一座漂浮式光伏發電項目建造在采煤沉陷區6000畝的水面上,昔日的沉陷區上層水面用于發電,下層用于水產養殖,不僅極大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經濟產出,沉陷區的水體也得到了凈化和治理,讓人感受到大自然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一個項目,造福一方。
我們要把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作為全市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態工程和發展工程,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主推、平臺主動,以項目化思維推進,以重大項目支撐,積極探索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淮南模式”。
●尋求變量,以系統化思維走好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之路
市委書記任澤鋒指出:“要切實抓好低碳發展,深化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努力實現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就要為產業發展加競爭力,為生態環境減破壞力,“一加一減”之間,凝聚綠色力量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變革,釋放蓬勃動能推動產業轉型,用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證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有了明確的目標,更要有善作善成的執行力和立行立做的行動力。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我市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著力增強綠色創新動能,高質量打造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
推動淮南全面綠色轉型,要結合我市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調整發展方向,優化產業結構,“十四五”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及清潔能源、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同步,要積極改善能源結構,謀劃建設新能源基地,推進光伏、風電、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
綠色轉型按下“快進鍵”。據悉,我市“風、光、儲”和“風、光、火、儲”等2個電力一體化項目,已通過省級評審并上報。淮河能源、中煤新集實施煤電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工程加速推進,全力打造“智慧礦山”。
市經信局啟動了我市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目前,國瑞藥業、陜汽重卡、春升新能源3家企業進入國家級綠色工廠名單,17家企業進入省級綠色工廠名單,19家企業進入市級綠色工廠名單。
精心培育,花開滿園。待我市涌現出更多在綠色制造、綠色發展、節能減排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就能帶動綠色制造產業向高水平、高層次發展。
走好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升級之路,讓綠色根基在踏石留印的過硬舉措中不斷夯實,實現美麗與發展共贏,“顏值”與“產值”兼收。榜單不同,底色相同。生態修復攻堅行動,將記錄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更記錄我市向綠色發展、生態文明躍升的軌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人民群眾創造財富的“源頭活水”,青山,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
行而不輟,履踐致遠,打造一座會呼吸的山水生態之城。
生態修復,不負淮南山水;山水淮南,定將不負你我!(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