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完成村(社區)黨組織換屆
記者從市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截至11月10日,我市1106個村(社區)黨組織全面完成換屆,實現了組織意圖與群眾意愿、結構優化與功能提升、過程平穩與結果圓滿“三統一”。
提早謀篇布局,下好換屆準備“先手棋”
部署開展“皖美村支書”培養選樹工作“六大行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五項行動”,對換屆準備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切實做到下好“先手棋”。
開展走訪調研“清底”,成立5個調研組,整合縣鄉兩級力量,開展專題調研,做到基本情況、班子運轉、黨員現狀、人選儲備、群眾訴求、風險隱患等“六個清楚”,細化建立選情信息臺賬。推進分類管理“清患”,全面推進“紅黃綠”分類管理,依據換屆風險程度,摸排確定“紅色村”3個、“紅色社區”2個,“黃色村”31個、“黃色社區”3個,逐一安排縣、鄉領導干部包保。排查確定軟弱渙散村黨組織18個、社區黨組織2個,做實“四個一”措施,完成集中整頓。常態掃黑除惡“清風”,堅持常態化機制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持續抓好鄉村治理領域專項整治,堅決打擊處理妨礙選舉的隱患勢力,進一步凈化換屆選舉風氣。全面經濟審計“清賬”,圍繞村(社區)財務管理,對827個村、279個社區“兩委”成員全面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按有關規定及時妥善處理。
加強黨的領導,打好換屆選舉“主動仗”
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把黨的領導貫穿始終,把工作合力凝聚起來,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市委靠前指揮,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市領導聯系點制度,由14名市領導會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同聯系指導縣(區)換屆工作。市級研究制定高質量做好全市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的實施意見,配套出臺13個制度文件,為高質量換屆提供制度保障。完善考評體系,突出政治導向、質量導向、事業導向、責任導向,圍繞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換屆政治生態、風險防范等8個方面,分類設置47項系統評分指標,對換屆全過程實行百分制量化考評。加強全程督導,市級成立7個巡回督導組,采取聽取匯報、下沉鄉村、查閱資料等方式,圍繞“選班子”、“履程序”、“嚴紀律”,每月至少深入縣區開展1輪督導。市換屆辦實行每月召開督導協調會、匯報會、下發督導提示單的“兩會一單”機制,推動督有方向、督有重點、督有實效。
堅持選賢任能,配強城鄉發展“領頭雁”
堅持高線選人與把牢底線要求相結合,明確提出“雙好雙強”選人標準和“十不選”負面清單,鮮明樹立優秀標準、戰斗力標準。
拓寬選人渠道,深入實施村級后備干部“雛雁工程”,通過本地培育一批、公開招錄一批、能人回引一批,培養村級后備干部2205名。著眼事業發展長遠需要,堅持深入研判比選定人,組織開展人選大摸排,綜合考慮“兩委”班子成員結構、素質能力等因素,積極從在外優秀人才、農村致富能手、退役軍人、回鄉大學生等群體中物色人選,提升班子整體質量。從嚴聯審把關,嚴格執行候選人資格條件聯審制度,實行村(社區)初審、鄉鎮(街道)全面審查、縣級聯合審查,建立審核單位主要領導、具體審核人員“雙簽字”制度,完善倒查追責機制,堅決把不符合條件人員擋在門外。截至目前,已對全市6322名候選人逐個“過篩子”,排除不符合條件人選25人。持續優化結構,推動村(社區)“兩委”班子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黨組織換屆后,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大專以上學歷占比68.8%,社區黨組織書記大專以上學歷占比93.6%;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為44.9歲,社區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為40.3歲。
聚焦風清氣正,拉緊嚴肅紀律“高壓線”
旗幟鮮明把紀律挺在前面,嚴格執行“十個嚴禁”“十個一律”,以清朗環境護航換屆選舉。
強化宣傳教育,在淮南日報、淮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開設“村(社區)‘兩委’換屆進行時”專欄。策劃推出《投出神圣一票 預約未來幸福!》系列宣傳片,分為營造氛圍篇、選民心聲篇、嚴肅紀律篇,持續保持宣傳熱度,引導黨員群眾正確行使權利。制作“換屆紀律提醒卡”、“明白紙”、流程圖等,實現宣傳無死角。全面推行鄉鎮(街道)黨(工)委與候選人談心談話制度,簽訂紀律承諾書,做到參與換屆工作的人員對紀律知曉率100%、鄉鎮(街道)黨(工)委與候選人談心談話100%、候選人簽訂紀律承諾書100%。強化快查快結,市級發布嚴肅換屆紀律公告,集中公布各級監督舉報電話,切實暢通換屆期間信訪舉報渠道。建立完善互聯互動、快速高效的研判查處機制,對違反換屆紀律的行為,有舉必查,露頭就打,形成有力震懾。強化風險防控,建立“1+4”風險防控機制,嚴密防范各類風險隱患問題,確保村(社區)“兩委”換屆既“風清氣正”又“風平浪靜”。(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