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系列述評⑥
發展的“大合唱”,不能少了治理的“協奏曲”!
對淮南來說,既要在發展能級上“強”起來,也要在社會治理效能上“強”起來!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只是我市實現“現代化美好淮南”目標的重要內容,也是站上更高臺階的重大保障!
日前,市委書記任澤鋒在發表的署名文章《深入實施“五大攻堅行動” 讓淮南這座老工業城市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中指出:“扎實推進社會治理攻堅行動,努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打好社會治理攻堅戰,提高社會治理效能,使其與轉型發展水平相契合,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匹配,我們才能更好解決淮南這個老工業城市發展的系統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才能在重新煥發生機活力的征程上畫出最大同心圓,匯聚起強大凝聚力。
(一)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并非基層黨組織的“獨角戲”,而是各方力量的“多重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社會共治圈”,共奏和諧民生“幸福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服務群眾、造福群眾,是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治理難題,只有在改革中才能破解;美好愿景,只有在實干中才能實現。
近幾年來,全市上下社會治理總體呈現出“基層基礎更加牢固,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能力水平顯著提升,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的良好態勢。
但審視我市社會治理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市域社會治理的系統性、協同性還不夠強,社會組織發展還比較滯后,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還不夠高。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基層治理的精細化程度不足、防范化解矛盾的手段不多、群眾滿意度不高。
對標對表補短板,自檢自查促提升。扎實推進社會治理攻堅行動,正當其時,勢在必行!
目標明確,部署迅速!我市將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牽引,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南。
●共建共治共享,把社會治理效能轉化為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人”是治理的目標,也是治理的行動主體。社會治理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
惟有讓390萬淮南人民都參與到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中,建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文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溫暖民生,治理效果讓百姓可觸可感。
持續開展“四進一促”專項行動,做好零就業家庭就業幫扶,全力保障住房、醫療、養老、衛生等基本民生,解決事關群眾安居樂業、安危冷暖的實際問題,讓人民群眾成為社會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廣參與者、最終評判者。
●共建共治共享,健全“上下協調、聯動高效”的責任體系
橫向構建共治同心圓,縱向打造善治指揮鏈。
我市市、縣兩級都成立了市域社會治理專項工作組,出臺了《淮南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2020-2022年工作方案》,明確了18項重點任務、41項具體任務,各縣區、各相關部門細化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層層明確責任。
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工作聯動!
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將社會治理置于市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統籌謀劃,有效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健全工作機制,增強市域社會治理的整體性和協同性。
●共建共治共享,完善“黨建引領、多元共建”治理機制
從建立完善“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機制,深入探索“紅色物業”等一系列基層實踐,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群眾構筑起“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銅墻鐵壁,再到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近年來,在各級黨組織領導下,基層治理能力水平顯著提升。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激活基層神經末梢。
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黨組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各類組織積極協同、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
(二)治理重心下移!“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把握民心導向,聚焦治理痛點,尋求創新“最優解”,推動社會治理提質增效、提檔升級。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社會治理的重心在基層,難點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所以功夫也需下到基層最前沿。
●為社會治理夯基!從細節處、源頭處入手,讓矛盾糾紛消泯于微處
推動事要解決,回應群眾關切。
近年來,我市不斷深入推進縣鄉村三級“一站式”矛調中心建設,僅2018年以來全市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數26787件,成功調處化解26430件,調處成功率達98.67%。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小矛盾小問題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建立健全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大力化解信訪積案。推進鄉、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一體化建設,推進重心下移、資源整合,把鄉村兩級建成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主戰場主陣地。
●為社會治理蓄能!整合社會治理資源,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在八公山區畢家崗街道,由老黨員、律師、熱心群眾等組成的“鄰里幫幫團”受到群眾歡迎。幫幫團分為最可愛的人、愛心媽媽、白衣天使、公平維護者等特色小組,積極組織互助活動,今年以來服務群眾1.3萬余人次,化解各類問題隱患56件。
類似的積極探索激發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動能。我市還將暢通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和各類市場主體參與社會治理制度化渠道,拓寬群眾及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
●為社會治理提速!構建“網絡化+網格化”基層治理升級版,將和諧穩定創建于基層
網格化管理服務是夯實治理根基、創新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舉措。從全市來看,目前劃分了6106個網格,其中城市社區網格1701個,農村網格4405個,已配備到位1535個專職網格員。
“我們要將網格打造成為感知風險的第一觸角、化解矛盾的第一陣地、守護平安的第一防線、服務群眾的第一窗口。”日前召開的全市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現場會上,與會人員觀摩現場學經驗,討論交流促提升。
落實至少“一格一員”的網格員配備要求,加快完成網格分布圖繪制,盡快完成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建設,建立走訪報告、定期例會、分流轉辦、分級分類培訓、考核獎懲、協調督辦等多項制度……
隨著一項項工作任務的落實,一定會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社會治理的“千條線”,最終會收攏集聚到網格這根“針”里來,使基層治理更有溫度、廣度和力度。
(三)統籌發展與安全!要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南,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國泰民安”,承載著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樸素的愿望,也指明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奮進方向和目標。
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社會治理高質量,我市一直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先看一個上升數據——2018-2020年,我市群眾安全感平均數為97.77%,比2017年提升1.71百分點。
再看一個下降表——2018年以來,全市社會治安形勢繼續呈現刑事案件發案數、治安案件發案數、八類案件立案數、侵財類案件立案數“四個下降”的良好態勢。
這一升一降間,一份安全感、幸福感融匯于群眾最切身的體驗中,彰顯了我市社會治理的初步成效。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如今老百姓對社會安全的期待,已從希望“罪犯被打擊”,轉變為期盼社會安全能“防患于未然”。
惟有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扎實推進社會治理攻堅行動,不斷提升風險防控水平,才能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社會治理。繼續針對突出問題加強相關領域立法,制定出臺務實管用的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構建市域社會治理法律規范體系。
守好疫情防控“安全門”。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科學精準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扎實推進疫苗接種工作,嚴格實施預檢分診、首診負責制,筑牢基層疫情防控監測的源頭防線。
擰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深化“鑄安”行動,推深做實“1+11+N”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扎實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健全問題隱患和制度措施“兩個清單”。
構筑平安和諧“防護網”。深入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化,暢通涉黑涉惡線索舉報渠道,認真開展線索(案件)核查、評查、倒查,始終保持對黑惡勢力的高壓態勢。
織密社會治安防控網。目前全市“平安鄉村”云監控平臺建成監控點6210個,正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應用,扎實推進智慧安防小區、街面綜合警務站建設,繼續深化110接處警模式改革。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
時代在召喚,人民在期盼!
從群眾最期盼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我市平安建設的根基將越夯越實,社會治理的成效將越來越好。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
淮南將繼續在時代的激流中瞄準社會治理的航道,在壯闊的奮進征程中邁著鏗鏘步伐前行,在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激蕩下,拓展更加高質量的發展新局面。(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