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群眾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反對鋪張浪費,破除封建迷信,使文明風尚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該區注重宣傳引導、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廣播、宣傳欄、志愿者入戶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移風易俗。精選以反映農村索要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為題材的戲曲節目,在全區巡回演出,以戲說事、用戲明理,培育文明新風。注重完善機制、涵養民風,建立完善村規民約、村民議 事會、紅白喜事會、道德評議會和禁毒禁賭會等“一約四會”組織,指導全區46個村制定村規民約,明確農村紅白事參照標準,推薦鄉賢、老干部加入紅白理事會,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祭祀雅辦、小事不辦,堅決杜絕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同時,建立并嚴格執行黨員干部婚喪嫁娶事宜報告制度,全區黨員干部以個人身份簽署了“移風易俗”承諾書。
該區注重培樹典型、示范帶動,印發《大通區“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方案》,評選出一批在環境衛生、興業致富、誠實守信、科技文化、孝老愛親等方面具有典型示范帶頭作用的星級文明戶共249戶,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開展“評鄉賢”活動,宣傳鄉賢文化,讓鄉賢文化浸潤美麗鄉村。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評選,表彰先進模范、身邊好人、標兵,讓群眾學有榜樣,形成崇德向善、和諧向上的鄉風民風。同時,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經;M織開展“百館千村文化結對”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深化文明村鎮創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開展文明餐桌活動,推廣“光盤行動”。鞏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成果,禁止當街拋灑冥紙、燃燒冥紙冥幣和“燒鋪”行為。(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潘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