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堅持扶持與監管并重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近年來,我市堅持扶持與監管并重,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在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匯聚社會組織力量,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積極培育扶持,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市民政部門積極培育扶持社會組織發展,做好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和非公募基金會登記工作,從2012年起開展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工作,目前市民政局直接登記的社會組織共有130家,其中社團97家、民辦非企業單位33家。同時,加強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優化服務流程,將60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為社會組織的成立、變更、注銷做好服務,并為辦事群眾提供咨詢服務。目前,全市市級社會組織共有513家,其中社團302家,民辦非企業單位209家,基金會2家。
完善培育扶持政策,加強社會組織改革創新,提高社區樞紐型社會組織覆蓋面。我市完善購買服務機制,規范購買服務流程,近年來先后投入70多萬元向10余家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取消了社區社會組織登記前置審批,為縣區民政部門直接登記社區社會組織提供了政策依據。為社區社會組織履行職能提供項目策劃、能力培養等優質服務,促進社區社會組織健康發展。近九年來,市民政局共投入266萬元,資助成立了124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同時,結合省、市“三社聯動”試點工作,在各縣區選擇一個社區開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每個社區至少成立10家社區社會組織。
依法實施監督管理職責,認真開展社會組織評估。市民政部門依照規范的方法和程序,由評估機構根據評估標準,對社會組織進行客觀、全面的評估,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從2012年開始,我市分類制定評估指標,組織第三方評估專家組對社會組織開展評估工作,對獲得評估等級的社會組織頒發榮譽證書,并對3A級以上的社會組織給予一次性的獎勵經費。截至目前,全市獲得等級的社會組織共44家,其中:5A級社會組織9家,4A級社會組織9家,3A級社會組織21家,2A級社會組織3家,1A級社會組織2家,共給予一次性的獎勵經費共52.5萬元。
加強黨建工作,引領社會組織健康發展。2014年,在全省率先建立淮南市社會組織黨委,加強黨建指導工作,堅持標準、分類管理,提升黨組織的單獨組建率。目前,市民政局直接登記和脫鉤的社會組織103個,已單獨建立黨組織30個,聯合組建黨組織6個,共涵蓋社會組織47個,組建率達45.6%。同時,積極協調市委非公工委派駐黨建指導員5人,聯系社會組織27家,實現了市民政局直管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全覆蓋。
加強日常監管工作,規范社會組織行為。今年5月,在全市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有效壓縮非法社會組織生存空間,保護合法社會組織利益。同時,開展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專項清理整治,開展“僵尸型”社會組織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不年檢、不活動、失聯的社會組織,激發全市社會組織活力。
匯聚最大合力,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近年來,我市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防汛救災、鄉村振興等工作,在服務發展大局中彰顯擔當作為。
圍繞推動鄉村振興,市電子商務協會開通“網上商城”,助力農村特色產品銷售;組織兩家社會組織參與全省“百社進百村”活動,與壽縣大順鎮新集村、張李鄉孫廟村進行對接幫扶;組織社會組織參與由抖音淮南區主辦的“短視頻直播開拓市場研討交流會”,開拓鄉村振興新思路。
真情為民,服務大局。市美發美容協會前往潘集區蘆集敬老院,為老人義務理發、修指甲,市義工聯合會組織近20輛車開展愛心送考活動。市新時代公益服務志愿者聯合會與淮南十五中聯合開展“預防校園暴力、共建和諧校園”法治講座,加強學生法治教育,預防校園暴力、欺凌事件的發生。市家庭教育學會聯合市健康管理協會,組織部分孤困兒童前往田家庵區機械公民樂高機器人活動中心參觀體驗。市溫州商會發揮“橋梁”作用,推動“雙招雙引”,助力高質量發展。(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