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突出調結構、抓招商、優環境,發展活力持續釋放——勇立潮頭破浪行 實干綻放向陽花
新年伊始,淮南市樂森黑馬樂器有限公司一批3600個電吉他套裝,順利出口美國。
位于大通工業新區的樂森黑馬樂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樂器、音響制造的出口企業。企業自2007年成立至今,多次參加德國法蘭克福世界樂器展并入選中國樂器年鑒。2021年,企業入選2021-2022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公示名單。
小吉他彈響出口大樂章,折射大通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活力大通,戰鼓擂動。重點項目建設工地上,建設者搶工期、趕進度;產業園區廠房車間內,生產線加速運轉;高漲的干事創業熱情,不斷厚植大通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數據顯示,大通區地區生產總值由2016年的39.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11.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27709元增加到67181元,均實現了“翻一番”目標。2021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3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億元。大通區榮獲全省民營經濟考核先進縣區等多項省級以上殊榮,并連續五年在全市對縣區考核工作中榮獲優秀等次。
調結構、促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近年來,大通區堅持做優一產、壯大二產、發展三產,三次產業結構由2016年的13:53:34調整到7∶42∶51。現代農業擴規增效,新增流轉土地6.88萬畝,創建國家、省、市級示范合作社、家庭農場302個。現代工業擴容提質,新增區屬規上工業企業21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戰新企業21家、“專精特新”企業13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現代服務業擴量發展,快遞、醫藥等物流產業茁壯成長,限上商貿企業由2016年的39家增加到68家。“壽州窯”獲批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萬人坑”教育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近五年來,該區聚焦中央和省市重點投資導向,建立接續不斷、效益突出的重點項目庫,完善區領導包保、周調度等推進機制,累計實施重點項目225個,總投資達158億元,唐興機械、哈瓦娜斯、淮南快遞物流產業園等124個項目相繼建成達產,世行貸款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至精鋼構等32個項目加快續建。
園區是經濟發展的平臺支撐。該區園區配套持續完善,千方百計籌措資金8.5億元,完善大通工業新區、上窯工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廠房建成6.2萬平方米、新開工11.2萬平方米,園區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入園企業突破140家。占地4000畝的大通工業新區(四期)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已通過市級評審,著力打造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示范園區。上窯工業聚集區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經評審。
抓招商、優環境,發展活力持續釋放
發展是第一要務,招商是第一要事。
近年來,大通區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等重大戰略機遇,與上海市閔行區新虹街道建立戰略合作發展關系,先后組建8個招商工作組和3個駐點招商組,健全完善并嚴格落實重點招商項目領導干部包保責任制,緊盯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大力開展精準招商、委托招商、產業鏈招商,著力招大引強,招才引智,累計簽約引進社會投資項目8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57個,引進項目資金175億元。“雙招雙引”初見成效,建立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文化旅游、現代物流五大產業培育機制和工作專班。實施“柔性引才”模式,成功幫助唐興機械與北京科技大學開展技術合作。
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大通區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區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投用,政務服務事項與“安徽省政務服務網”全面對接,全程網辦達98.6%,在全市率先推行7×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機制,“水電氣”便民服務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企業開辦實現“全程網辦”“一日辦結”。開展簡易注銷登記改革試點,企業簡易注銷登記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至20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扎實開展“互聯網+”督查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深入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共為企業解決問題493件次,爭取融資1億元,申報政策資金2000余萬元,全區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農村改革成效明顯。該區扎實推進農村產權制度“三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農村不動產房地一體登記、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三權”登記工作,完成房地一體地籍調查37916宗,集體建設用地88宗;全區48個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如期完成,量化經營性資產6414.44萬元,頒發股權證書32972本。試點開展農業生產統一托管經營2.4萬畝,為解決土地拋荒問題提供科學參考。大力支持農村電商發展,孔店鄉榮獲全省電商提質增效工作示范鄉。(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