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2021年經濟運行情況綜述
記者日前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全年全市生產總值1457.1億元,同比增長5.7%,兩年平均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0.7億元,同比增長6.9%,兩年平均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594.9億元,同比增長4.2%,兩年平均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711.5億元,同比增長6.6%,兩年平均增長4.4%。
2021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城市轉型發展等多重壓力,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團結奮斗、攻堅克難,全市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60.6億元,比上年增長8.7%。糧食總產量317.1萬噸,比上年增加9.6萬噸,增長3.1%,增速居全省第2位。
工業生產持續發展,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較快增長。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1%,兩年平均增長4.1%。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下降0.8%,制造業增長6.6%,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4%。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5.0%,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8、1.9個百分點。
服務業穩步恢復,市場預期繼續向好。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其中,批發零售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住宿餐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1-11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4%,兩年平均增長5.3%。10個行業門類中9個實現同比增長,增長面為90%。廣播電視電影制作、研究和試驗發展、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72.5%、60.1%和28.7%。
市場銷售逐步改善,升級類消費保持增長。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6.2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兩年平均增長6.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90.8億元,增長13.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5.4億元,增長8.0%。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制造業投資增勢較好。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8.2%。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0.8%;工業投資增長17.4%,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16.6%。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306.3萬平方米,增長2.2%;商品房銷售額191.8億元,增長0.6%。
進出口快速增長,利用外資同比增加。全年,全市貨物進出口總額10.1億美元,同比增長32.4%。其中,出口9.4億美元,增長31.5%;進口0.7億美元,增長47.4%。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0179萬美元,增長9.8%。
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存貸款余額穩定增加。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9.6億元,同比增長5.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7.6億元,同比下降3.6%。其中,農林水事務、教育、住房保障等支出分別增長26.7%、1.6%和39.0%。
居民消費價格平穩,收入穩定增加。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8%,較前三季度提升0.3個百分點,漲幅低于全省0.1個百分點。其中,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7%。分類別看,全年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呈現“五升二降一持平”態勢,其中居住、衣著、教育文化和娛樂、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類分別上漲0.5%、0.8%、1.0%、1.2%、4.9%;食品煙酒、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下降0.2%、3.6%;醫療保健類持平。
總體上看,2021年全市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整體顯示出較強韌性和旺盛活力。2022年,全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的部署,拉高標桿,奮勇爭先,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文明向上、政治清明的現代化美好淮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