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頁 > 媒體看淮南 > 撂荒地重新種上糧 產量效益雙提升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
               重視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讓“春申號”駛向更富文化認同的未
               跨越國界的“生命種子”,傳遞大愛
              縣區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構建基本養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
               毛集實驗區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
               田家庵區“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撂荒地重新種上糧 產量效益雙提升
              【字體: 】 發布時間:2022/2/15 10:06:03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本網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安徽淮南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觀察

              曾經的拋荒地重新種上了糧食。《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安徽淮南市調研了解到,該市自2019年起推行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試點,采取“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模式,引導分散農戶將土地“委托”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其將土地“委托”給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生產經營,同時協調“跟進”農技、貸款服務,引入保險“托底”,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截至2021年底,淮南市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試點已從3個村8000畝地擴大到420個村240萬畝地。這項改革試點實現了“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助力了鄉村振興。

              局地糧食生產遭遇困境

              近期,《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淮南市謝家集區楊公鎮前瓦村看到,6臺挖掘機在一片耕地里來回穿梭,正在平整高洼不平的土地。不遠處已經被平整的土地上,綠油油的麥苗隨風飄揚。前瓦村黨支部書記王軍說,2021年11月以來,前瓦村對3600多畝耕地進行平整,然后種上小麥,而往年小麥季有的地就拋荒了。

              王軍所在的淮南市,地處淮河中游、安徽省中北部,總人口390萬,耕地總面積511萬畝,兼具淮北平原農業和江淮丘陵農業的特征,農業主導產業為一季小麥、一季水稻輪茬耕作。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淮南市謝家集區、壽縣、鳳臺縣、毛集實驗區等地走訪了解到,近年來局地糧食生產遭遇困境,部分村莊出現耕地撂荒拋荒問題,影響糧食增產。

              這個傳統的“魚米之鄉”為何會出現耕地拋荒問題?“近年來,受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氣象災害和小麥赤霉病等病蟲害頻發、農產品市場價格走低等因素影響,農民種植小麥的效益不高,有時甚至出現虧損。”淮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兆亮說,這影響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的農民只想每年種一季水稻,因此局地出現耕地撂荒問題。

              看著眼前綠油油的小麥,壽縣小甸鎮楊圩村黨總支書記張宇深有感觸。“前幾年,我們村有的農民種糧不賺錢,小麥季存在拋荒現象。”張宇說,本來要種植兩季糧食,但受種植效益影響,有的農民只習慣于種植水稻,小麥季看著荒地挺惋惜。

              “老人農業”種糧粗放管理,種糧大戶“跑路”接連發生,也給糧食生產帶來影響。毛集實驗區農業發展局副局長李兆新等表示,從當前各地種糧實際來看,種地的不少是年齡大的村民,由于存在粗放管理情況,糧食產量和品質上不去。

              “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

              “要破解耕地撂荒、種糧大戶‘跑路’等問題,唯有因地制宜進行改革。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是被‘逼’出來的。”淮南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王連之說,2019年,該市在鳳臺縣3個村8000畝地率先推行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試點,隨后總結經驗并進行復制推廣。

              據王連之介紹,這項改革采取“兩委托兩跟進一托底”模式,引導分散農戶將土地“委托”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再由其將土地“委托”給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生產經營,依托安徽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協調農技部門“跟進”農技服務、協助銀行“跟進”貸款服務、引入保險公司給予收入保險“托底”。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改革試點村莊均采用“保底收益+分紅”的委托經營模式。在壽縣安豐鎮谷貝村,記者看到已經簽訂的《壽縣村集體農業生產大托管合同》《2021年淮南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合同》,詳細列明了“兩委托”等相關事宜。

              “合同里要寫明面積、保底收益等內容。”壽縣安豐鎮谷貝村黨總支書記王教宇指著一份合同說,根據田塊性質及往年收益情況,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和農戶雙方共同商定,每畝每年(稻麥兩季)土地保底收益500元。

              在探索利益聯結機制方面,鳳臺縣縣長熊壽宏介紹,該縣改革試點產生的收益刨去保底收益后,約定盈利部分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和農業生產服務主體按2:3:5的比例進行分紅。據了解,這一分紅比例,在試點各地因地制宜制定。

              “我們充分尊重農民的不同意愿,探索推行三種大托管服務方式。”淮南市農業農村局經管科科長吳震宇說,針對愿意將土地全年委托的農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提供“保姆式”全程托管服務;)針對每年只想種一季水稻的農戶,提供“租賃式”按季托管服務;針對不愿托管土地的農戶,簽訂“代耕代種”協議,提供“管家式”全程機械化服務并按服務項目收取費用。 

              堅持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通過專業分工、高效服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打造閉環管理,是安徽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重要目標。“我們開發的這個平臺2021年7月上線,定期開展衛星遙感監測,為病蟲害預報、產量測算、受災定損等提供衛星技術支撐,實現‘農業一張圖’管理。”公司經理祁緣點開淮南市農業生產大托管平臺說,“我們與村集體、農業生產服務主體合作,規范托管程序,并對接農資廠商,開展統一供應,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比如,2021年水稻試點村化肥采購每畝降低25元。”

              針對農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貸款難”“保險難”問題,淮南市強化金融下鄉保融資,推動銀行開發支持大托管的信貸產品,開展精準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降低對試點鄉鎮、村的貸款利息和擔保手續費用。2021年,4家銀行為大托管新增貸款6350萬元,無一筆違約。

              在引入保險保收益方面,淮南市積極推動多家保險公司量身定做農業保險新產品,在國家政策性保險的基礎上提供商業補充保險。據國元農業保險淮南中心支公司負責人沈耀華介紹,該公司結合農業生產大托管“保底收益+分紅”的特點,創新保險模式和保險產品,提高保額使風險保障更加符合托底需求。2021年午、秋兩季為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試點工作提供了近4000萬元的風險保障。

              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淮南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淮南市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已經從2019年的3個村8000畝地擴大到420個村240萬畝地。

              “這項改革試點圍繞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在耕地出現撂荒拋荒、糧價比較低、部分農民不愿種糧的糧食主產區,是一種有效的破題方式。”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認為,改革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有效之舉,具有推廣價值。

              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改革后部分地區曾經的撂荒地持續減少,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據張宇介紹,楊圩村托管3600畝地,其中,種上1600畝小麥、2000畝油菜,2021年共收了80多萬斤小麥、40多萬斤油菜。

              與此同時,村集體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在集中采購農資、組織生產、分紅等環節中實現增收。2021年上半年,淮南市開展全程大托管的135個村22835戶農民戶均增收2600元,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獲利3200萬元,村集體平均增收近18萬元。

              “改革錘煉了村‘兩委’干部在產業振興中的經營管理能力,筑牢了基層戰斗堡壘。”壽縣縣長孫奇志認為,還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增強了村集體造血功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

              此外,改革扭轉了“老人農業”種糧粗放管理困局,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改革解決外出務工人員“農忙回家搶種搶收”之憂,農村富余勞動力得以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專心從事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生產大托管,農民當老板。”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臧巷村村民臧習銀說,兩個兒子都在外工作,家里6畝多地,他和老伴年齡大種不了,現在搞了大托管,每畝地保底收益900元,年底還有分紅,每年增收超過5400元。

              改革還推動了糧食產量和效益“雙提升”。“改革讓小田變大田,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業機械生產效率,控制用水量,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時有助于實施品牌糧食戰略,讓優質糧食工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淮南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艷景說,2021年,鳳臺縣小麥畝均產量同比提高5%,收購價提高3%,總體效益提高8%。

              “我們將繼續解放思想、探索創新,推動大托管改革試點不斷創新完善、全面推廣,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加快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貢獻。”王連之說。(經濟參考報記者 姜剛 水金辰)(《經濟參考報》2月14日A4版報道)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沈國冰)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感謝您對淮南網的支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大|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毛片 |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 在线亚洲v日韩v|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亚洲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亚洲无码视频在线|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网站|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