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立足區域特色和資源稟賦,通過與安徽農業大學簽署合作協議,與千發集團等優質企業建立合作,探索創新特色農業、水產產業、教育實踐等產業發展新思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科技專家大通行。該區聚焦草莓、葡萄、雙孢菇等特色產業,邀請安徽農業大學農業科技專家現場教學、手把手指導,從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等方面拓寬特色農業發展思路,促進全區農業發展提檔升級,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新局面,為推動大通農業產業現代化奠定科技基礎。
打造大通“漁”品牌。該區倡導漁業生態學,著力推進高塘湖生態環境整治和水質優化提升,探索實施以魚保水、以魚治水工程;推廣特色養殖技術,全面開發蔡城塘水產養殖綠色發展,促進科技興漁、質量興漁、品牌強漁,實現大通水產漁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小手拉大手”,共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大通區瀚城小學掛牌“安農大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依托安徽農業大學學科、專業、人才優勢,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課程講授、規劃指導、技術服務等,將高校科研資源與中小學勞動教育深度融合,打造“綠色課堂”,推動大學生和小學生勞動教育齊頭并進。同時,踐行科技助農、科技興農理念,推動轄區優質企業參與科技實踐,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科技成果將適時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助力“兩強一增”行動開展,推動大通區農業高質量發展。(通訊員 蔡 恒 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