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為生態環境“保駕護航”
去年,我市檢察機關共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56件,其中民事訴訟案件線索20件、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線索36件;作出立案決定37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0件,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7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11件,其中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0件。
這是全市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守護綠水青山,彰顯法治力量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我市檢察機關持續拓展“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服務保障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專項治理,將公益訴訟制度優勢轉化為服務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治理效能,為人民群眾的“綠色福祉”貢獻檢察力量。
公益訴訟“亮劍”,守住基本農田紅線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始終是中國人必須時刻面對的重大風險,這種風險遍及糧食生產、流通各個環節。而在生產環節,第一道風險就來自基本農田面積逐年流失、逐年減少所導致的土地供需矛盾。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本,必須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2019年10月,毛集國土局提供的鼎焱農場的衛星圖片,顯示在基本農田上有非法建筑,該局在訴訟過程中一直得不到相關單位的支持。去年2月,鳳臺縣人民檢察院會同毛集國土局、毛集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深入到鼎焱農場實地勘測,發現該農場非法占地2068.42平方米。鳳臺縣人民檢察院于2021年4月28日向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國土資源局發出檢察建議,2021年6月28日收到毛集國土局的書面回復,鼎焱農場不符合土地總體利用規劃的違法用地得到了全面的恢復。
2016年10月,田家庵區舜耕鎮曹咀社區金郢闡附近占用基本農田919.04平方米,建筑面積321.92平方米,硬化面積597.12平方米。田家庵區人民檢察院為挽回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免遭侵害,經過走訪調查取證后立案,并依法向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發送行政公益訴訟的檢察建議,引起了該局的高度重視,并對區域內的非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進行了韌度治理,加大了保護管理力度,提升了土地管理行政執法效能,壓實了屬地政府基本農田保護的責任。
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公益訴訟在行動!在“美麗鄉村檢察行”的專項活動中,全市督促清理生活垃圾返耕地面積61.82畝;開展磚瓦行業和煤矸石堆場專項監督,煤產品堆放占地40余畝。
檢察模式“護航”,助推生態環境治理修復
煤矸石是掘進、開采和洗煤過程中排出的固體廢物,隨意堆放不僅會使土地貧瘠,其產生的揚塵、粉塵也會危害大氣質量,經過雨水淋蝕產生酸性水,還會污染周邊土壤和水源。在謝家集區望峰崗鎮,12萬噸煤矸石等固體廢棄物違規露天堆放,黑土、黑水、黑色揚塵讓周邊村民們苦不堪言。謝家集區人民檢察院發現該線索后,立即制發檢察建議,督促當地鎮政府和環保部門履職盡責,妥善處理并加強日常管理。如今,昔日的堆場已搖身變為生態停車場,綠色效應不斷凸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綠水青山,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是檢察機關應當肩負的使命與擔當。
我市檢察機關圍繞公益訴訟“4+5”法定領域,立足中心,服務大局,以專項活動的形式,辦理了一批黨委政府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的侵害公益的案件。開展專項行動監督全市磚瓦行業和煤矸石堆廠治理,督促相關責任主體清理煤矸石堆地116處。堅持“刑事打擊為先導、公益訴訟為主導”,打擊盜采河砂等犯罪。
出臺《辦理新領域公益訴訟案件指導意見》;推動市政府出臺《關于發布野生動物禁獵區和禁獵期的通知》;檢察機關與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部門、法院有效合作,強化司法權與檢察權銜接,建立了“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開展了安徽省沿淮七市檢察機關保護淮河跨區域生態環境司法協作;與阜陽、合肥、滁州等三地檢察機關協商制定了環高塘湖、環焦崗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市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推動“檢行共建”、深化“檢企共建”、推動“檢民共建”,全市檢察機關不斷凝聚最大合力,構筑生態修復新格局。
近年來,淮南檢察機關緊緊聚焦公益訴訟的五大類,即污染環境類,破壞資源類,食品藥品安全類,英烈權益保護類,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類,綜合運用刑事打擊、認罪認罰、提起公益訴訟、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懲罰性賠償手段,強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創新生態修復方式,潘集區人民檢察院設立了公益訴訟專用賬號,專款用于生態修復、評估鑒定、專家及策劃咨詢等支出,以檢察行動護航淮南走向綠色發展之路。
立足“多贏共贏”,匯聚保護公共利益合力
檢察機關公益訴訟,不僅實現了懲治污染環境行為責任形態全覆蓋,而且進一步完善了公共利益的司法保護體系。
近年來,全市檢察機關緊緊依靠黨的領導,主動向黨委匯報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各項部署,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同時積極爭取各部門的有力支持,營造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良好司法環境。全市兩級檢察機關把全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作為當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牢固樹立“雙贏多贏共贏”、支持與監督并重等新監督理念,嚴格遵循司法規律,依法履行職責,彰顯了檢察機關依法保障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決心和信心。
“全市檢察機關構建定期辦案通報制度,完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集中管理機制,構建完備的公益訴訟案件信息資源共享管理平臺。”市檢察院相關科室負責同志介紹說,通過公益訴訟,行政機關、審批機關、檢察機關和社會組織逐步形成保護公共利益的合力,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后,行政機關都能積極行動、采取措施,履行法定職責。(通訊員 王來勇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