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淮南陽光正好。和五月陽光一樣閃亮的是淮南市一季度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交出的“成績單”。
記者從市發改委了解到,一季度我市實現生產總值368.0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居全省第8位,創2011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
面對國內疫情多點頻發、內外經濟循環暢通受到制約等多重壓力,淮南經濟“穩”的基礎在夯實,“進”的力量在積蓄,一季度交出的這份答卷,很了不起,來之不易。
數字的背后折射的是轉型攻堅的定力、負重爬坡的勇氣、奮力追趕的決心。
數字的背后折射的是切實增強“慢進是退、不進更是退”的緊迫感,創新經濟工作手法、步法和打法,拉高標桿、揚長補短,推動各項工作爭先進位的新理念、新狀態、新作風。
一季度,我市聚焦加快發展六大新興產業,全面打響投資項目攻堅戰,開展重點項目謀劃編制百日會戰,全力以赴抓產業、上項目、促發展。
一季度,我市聚焦第一要事,強力推進高質量“雙招雙引”,一系列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新辦法、新舉措落地實施。
一季度,我市以“一改兩為”工作落實為抓手,履職盡責改作風、拉高標桿促提升,著力創建一流營商環境。
一季度,各項便民惠企的財稅、金融等普惠性、針對性措施出臺,積極疏堵提暢,為實體經濟輸血打氣。
明晰工作路徑,全面挖潛增效,努力縮小差距,砥礪迎頭趕上。市發改委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總的來說,一季度我市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為全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一產“兩強一增”、二產“擴量提質增效”、三產“鍛長補短”,“三大行動”打出穩增長“組合拳”,推動三大產業協同發展。
——穩住農業是首要任務。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一季度,我市一產增加值21.9億元,增長9.8%,成為拉高我市GDP增幅的最大助力。
科技強農下真功!犊萍紕撔买寗余l村振興發展實施方案》出臺,所有舉措的出發點都為了把農產品的品質提上去、成本降下來,讓農業有競爭力、讓農民有錢賺。6支農業專家隊伍一呼百應,220余名科技特派員、600余名基層農技人員走進田間地頭,對全市春耕生產、畜禽養殖、設施農業等開展一線指導。
機械強農出實招。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歌猛進,讓“糧田”變“良田”。江蘇綠港蔬菜科技示范園建設項目、云鮮冷鏈倉儲物流項目、吉乾標準化生態養殖基地項目快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闊步前進。
農民增收見實效。創新農業生產大托管,增產增收又增益。壽縣、鳳臺縣申報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勢頭強勁,一季度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901元,增長6.8%。
——做大工業是重中之重。工業強則經濟強。一季度我市二產增加值165.6億元,增長4.8%?上驳氖,工業投資增長18.4%,居全省第9位,以促進投資提振工業經濟發展,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澎湃動力。
做優煤電化氣,穩住經濟“基本盤”,尋存量變革。一季度全市73家煤電化氣規上企業實現產值244.1億元,產值同比增長33.0%,增幅較上年同期提升9.2個百分點,高于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速10.6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長19.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85.2%。
做強六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新優勢,謀增量崛起。我市組建市“6+1”產業招商專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大力開展“雙招雙引”。一季度,全市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3家,目前全市共有258家,產值增速較1-2月份提高11.5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和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4%、14.5%。
——提升服務業是關鍵之舉。服務業占全市經濟的半壁江山,地位舉足輕重。一季度我市三產增加值180.5億元,增長5.5%,有力促進了消費持續恢復和升級。
在“鍛長補短”上發力,讓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讓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皖美消費·樂享淮南”“跨年迎新購物季”“網上年貨節”等系列線上、線下促消費活動紅紅火火,激發消費市場活力釋放。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1億元,同比增長7.5%,增幅居全省第3位,增幅位次創近十年同期最好水平。
房地產市場逐步回暖,一季度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76.9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9%,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9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2位,創近幾年來最好水平。
服務業九個行業大類中有七個實現增長,其中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8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8.0個百分點,互聯網平臺服務優勢持續鞏固。
(二)精力圍著項目轉、資源圍著項目配、工作圍著項目干,全面打響投資項目攻堅戰,加快轉型升級,增強發展后勁。
經濟發展,產業為先、項目為王、投資為要。我市充分發揮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駕轅之馬和壓艙石作用,全力以赴建項目、育產業、促投資、穩增長。
今年以來,振德醫用繃帶生產基地項目、客來福智能家居產業園、玻璃蓋板顯示屏生產項目、睿欣創新科技產業園、新橋國際智能環保石材示范產業園等項目一個個落地,猶如一顆顆種子,帶來新的希望。
在建骨干項目潘集電廠一期2×660MW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淮河干流正陽關至峽山口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安徽藍界智能家電有限公司年產150萬臺商用家用智能產品項目、新橋汽車零配件產業園、淮南高新區科技信息產業園等紛紛搶時間、趕進度,為我市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第9位。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38.7%;民間投資增長23.2%,高于全省13.1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第2位。
這串數字的背后反映的是項目,項目的背后是作風,作風的背后是理念。全市上下抓發展的氛圍日益濃厚,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不斷提升。
壓實責任促項目、遠近結合謀項目、毫不放松建項目、落實要素保項目……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圍著項目轉、盯著項目干,由此帶來看得見的作風改變、效能提升。
“管行業必須管投資”權責匹配機制逐步健全,領導包保、集中開工等項目推進機制有力實施,齊抓共管投資的強大合力正在形成。
重點項目謀劃編制百日會戰充盈2022年重點項目庫,共編制項目1220個,總投資8747.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749.82億元。
在建項目加快進度、計劃項目加快開工、竣工項目加快投產。一季度,全市億元以上在建省重點項目285個,完成投資137.7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的30.97%。
(三)聚焦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要事”、經濟工作的“第一抓手”,創新實施“雙招雙引”,積蓄“源頭活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重振雄風,必須要加快發展;要發展,就必須要把錢搞來、把人搞來,就必須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
以六大新興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為主攻方向,我市組建高規格產業鏈招商推進專班,由市領導領銜,集中力量招引一批“鏈主”企業和龍頭項目。
新年新氣象、虎年新跨越;茨细咝聟^優勢產業發力迅跑,截至今年3月在新型顯示產業領域開工建設宏視芯智慧顯示屏全貼合生產基地、探未智能觸顯模組制造等9個項目,總投資28.5億元;新簽約深圳經緯智能觸控顯示一體化、無錫變格觸控模組生產等13個項目,總投資80.7億元。
在用好以商招商、駐點招商等傳統招商手段的同時,我市進一步加強與市主導產業相關聯的基金公司和行業商協會的對接洽談,主動聯系、積極溝通,大力開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代理招商。積極挖掘現有企業潛力,擴大合作,努力形成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在淮南經開區,宏升特色原料藥高端制劑生產基地項目、僑圣玻璃蓋板顯示屏加工項目、天浩5G覆銅板電子布生產項目、吉林核成汽車電器類產品生產項目等順利簽約。
特別是針對當下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云簽約”閃亮登場,將“面對面”“手握手”變為“線連線”“屏對屏”。近日,在市政務中心A座六樓二號會議室,運用“云端”技術架起網絡橋梁,通過視頻連線、友好交流,政府方、企業方在“屏幕”的兩端,實現了快速、便捷簽約,淮南英眾智能電子終端產業園項目落戶高新區。
號角催征,戰鼓擂動,行動是最好的證明。一季度全市簽約項目共69個,總投資135.4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6個,總投資60億元。
成績屬于過去,但成績背后蘊含的思維理念和工作方法卻值得我們深切體會。由于疫情沖擊,二季度面臨更多不測因素和巨大壓力,只要堅持和運用好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奮力進擊,奮勇向前,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定能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社會發展攻堅戰的“雙勝利”。(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