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鈞)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做好防震減災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市將堅持安全發展和創新驅動,推動實施淮南“十四五”防震減災規劃,全面加強監測預報、震災防御、公共服務等各項工作,著力推動全市防震減災事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是深入推進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今年我市將突出制度引領,推進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投入,推進項目立項和建設。全面配合省地震局完成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安徽子項目、地震災害風險普查項目等省重點建設項目實施和保障,保證項目落地見效。
據悉,今年我市將聚焦主責主業,強化地震監測預報能力建設。
全力抓好震情監視跟蹤。牢固樹立“震情第一”觀念,制定年度震情監視跟蹤和應急準備方案,健全完善震情短臨跟蹤工作機制。提升地震監測業務質量。加強全市地震臺網管理,做好臺網臺站運維保障,確保臺網總體運行率達到95%以上。加強對“三網一員”的指導,調整優化宏觀觀測信息點布局,繼續開展對宏觀觀測點的業務培訓。做好地震形勢研判工作,加強震情監視跟蹤和異常現場調查核實。做好中高考、國慶中秋、黨的二十大等重大節日活動期間的震情分析研判等工作。提高防震減災科技創新能力,為我市防震減災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我市將強化底線思維,提升地震災害風險防治水平。持續推進地震災害風險普查工作。各級地震部門將建立健全隊伍和經費保障機制,高質量高標準完成普查各項工作任務,為切實降低地震災害風險和降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奠定堅實基礎。深入推進全市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推進區評成果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確保區評成果落地見效,保證全市各級開發園區地震區評實現全覆蓋。強化抗震設防監管。完善抗震設防全過程監管措施,構建全鏈條監管機制,不定期開展建筑工程抗震設防質量監管工作。加強農居建造和加固的抗震指導,組織開展農村建筑工匠抗震培訓,建立健全農居建設管理規范和抗震技術服務體系。強化地震應急服務保障,完善地震應對聯動工作機制,開展地震現場工作隊地震應急演練。做好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建設與維護,定期更新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和專題圖冊。
今年,我市將注重創新發展,優化防震減災公共服務工作。全市地震部門將以需求為導向,全力做好防震減災公共服務工作。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加強與各級宣傳、教育、科技、消防等部門交流合作,強化社會協作和資源共享,建立融合式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機制。持續深化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合作,做好日常、突發事件和重要時間節點新聞宣傳。深入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七進”活動,在全國防災減災日、7·28唐山地震紀念日、國際減災日等重要時段組織開展有特色的科普宣傳活動。加強科普示范創建工作,積極創建市級、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學校,以創建工作為抓手,發揮示范引領、以點帶面作用,不斷提升中小學生學習地震科學知識,增強地震風險防范意識和技能。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防震減災科普,發揮社會各行業、各階層資源和影響力優勢,探索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新模式,提升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