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深做實林長制工作綜述
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步入位于九大采煤沉陷區的大通濕地公園,清新自然的生態環境讓人身心愉悅、流連忘返。
“天藍了,樹綠了,水清了,我們淮南現在是處處風景如畫,美不勝收。”日前,記者在大通濕地公園走訪時,市民趙艷對眼前的美景贊不絕口:“休息的時候,我和家人都喜歡到這里來轉轉,置身于綠色的大自然中,輕松的感覺讓人特別陶醉。”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我市大通、九龍崗礦區大面積地面塌陷,形成了東西走向長7.5公里,南北寬約1公里的九大采煤沉陷區。為推動九大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我市利用世行貸款資金開展了綜合整治工作,項目計劃總投資8.15億元人民幣,其中利用世行貸款6300萬美元。
2020年,九大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項目被列為全省30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之一。為著力把示范區先行區打造成為全省林長制改革的創新樣板,我市于2020年啟動“九大”采煤沉陷區生態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先行區建設,重點從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海綿城市建設、礦山跡地旅游等方面探索采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制度、創新采煤塌陷區可持續性發展機制。以林長制改革為牽引,項目實施以來,圍繞建設“城市綠肺”,構建“兩核崛起、三軸聯動、兩帶串四區”的總體空間結構,在示范區先行區9.3平方公里范圍內開展石質坡地、采石場、廢料堆場、垃圾清理整治,種植林木及水生植物8.8萬余株,提高了區域林木覆蓋率,控制和減少水土流失。實施了水環境修復工程:新建撇洪溝,整治和開挖9條排水渠道,綜合整治3個湖泊,建成面積400余畝的濕地公園,成為市民休閑游憩、運動健身的好去處,被市民親切譽為“舜耕山下九寨溝”。
“九大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項目成功入選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40周年紀念典型案例,并獲得了‘安徽省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稱號,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和贊譽。”采訪中,市綠化工作推進中心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說:“九大采煤沉陷區通過生態修復,大大改善了采煤塌陷區結構性缺損、功能失調的生態環境,使項目區的綠化覆蓋率由不足20%提升至75%以上,曾經是垃圾成山、蚊蠅飛舞、腐臭破敗的垃圾堆場,現在變成了坐擁青山綠水的市民休閑健身絕佳場所。節假日,示范區內的大通濕地、月季園、芍藥園等吸引了大量市民來此游玩、漫步、健身,使之成為當地‘網紅’打卡地。據統計,已建成區域的游人總量接近每年30余萬人次。”
伴隨著九大采煤沉陷區的成功生態修復,我市采煤沉陷區生態修復如火如荼,復制推廣的典型案例不斷涌現:淮南市西部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以“生態+”引領功能融合提升,以生態綜合治理為核心,以生態旅游產業和生態農業為引領,以工業遺存為依托,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居民創業就業,將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傳統產業區轉型示范標桿和生態體驗旅游目的地;東辰集團創大生態園項目通過治理,使采煤塌陷區生態治理達到了“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魚則魚、宜游則游”目的,截至目前,東辰集團累計投入資金約3.28億元進行塌陷區生態修復治理工程,獲得了第九屆安徽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顧橋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通過一系列工程及綠化措施,主要解決了水面岸線生態修復及原水系功能恢復等兩大問題,打造了岸線及沉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穿越沉陷區的重要水系灌溉、除澇功能得到恢復,水面的經濟效益得到合理利用,沉陷區外的耕地實現正常耕種。
“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推進資源型城市綠色發展作為全市林長制工作的重中之重。”采訪中,市林業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特別是自2017年建立林長制以來,我市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林長制組織體系、制度體系、“五個一”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形成了責任明確、協調有序、運行高效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機制。
據悉,以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為抓手,我市深入實施林業增綠增效行動、“四旁四邊四創”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和增綠補綠三年行動計劃。2018至2021年,累計完成成片造林5.1萬畝、森林撫育77.7萬畝,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0個、森林村莊119個,全市林地面積達98.34萬畝,活立木蓄積量250.3萬立方米,綠色已成為了淮南生態文明建設最動人的底色。同時,圍繞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我市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大力培育優質高效林業產業,形成了種植、養殖、加工、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林業產業體系,全市現有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個,省級現代林業示范區1個,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個,建成6萬余畝的經果林種植基地,3萬余畝的林苗兩用林基地,2021年全市林業總產值近37億元。
“林長制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采訪中,市林業局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我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的決策部署,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投入、群眾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推進金融助力森林保護發展,拓寬林業投融資渠道。深入貫徹落實《安徽省林長制條例》,開展林長示范林建設,實施鄉村級林長履責情況在本行政區范圍內的公開公示。完善各級林長會議等制度體系建設和“五個一”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林長制信息化建設,開展新一輪林長制改革業務培訓,為各級林長履職提供服務保障。高水平建設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先行區和26個市級創新點,強化要素保障,健全推進機制,加大總結宣傳力度,形成更多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記者 蘇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