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希望在青年,一些青年也把希望扎根在了鄉村。壽縣窯口鎮的孫成永就是這樣一位青年,他放棄大城市的優渥生活,沉下身子創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帶動家鄉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擔當。
回鄉創業,做有情懷的農民
孫成永今年35歲,2009年大學畢業后就去了上海,送過快遞,跑過運輸,接觸了許多新鮮事物,開闊了眼界,也掙了些錢。他在上海買了車、房,安了家后,還把父母接到上海,過上了許多人眼里“想要的生活”。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農業經濟發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工程。”雖然在上海的生活有滋有味,但孫成永內心仍牽掛著家鄉的熱土,壽縣政府也發出了鼓勵有志青年回鄉創業的號召。2017年,他響應號召回到壽縣,做起新時代的農民。
孫成永在家鄉窯口鎮流轉土地215畝,注冊成立安徽楚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專門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電子商務銷售。從企業成立那一刻起,發展生態農業、保障食品安全便成為他努力的方向。為此,他建了100多畝無公害蔬菜大棚,大力倡導“無公害、綠色、有機”為主題的果蔬種植,成了當地生態綠色發展的領路人。公司成立之初,就立足幫助當地貧困戶脫貧為己任,用工先用貧困戶,流轉土地先轉貧困戶土地,創辦第一年就帶動40戶貧困戶就業脫貧。
創業的路上總是布滿荊棘。2018年初的大雪,將孫成永的大棚全部壓塌,為了重建大棚,他和家人商量后賣了上海的房子,籌集資金投入企業運營。2020年夏天洪澇,所有的蔬菜全部被泡水壞死,災后自救中,他考慮到村民們經受同樣的困難,從政府免費領取種子育苗后,免費提供給村民們移栽了1400畝。
探索凈菜,做有理念的農人
多年來,除了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孫成永還利用自己掌握的蔬菜種植技術,積極指導當地群眾開展農業生產,在培訓班上毫無保留地把種植心得和技術竅門向農戶傾囊相授。不僅如此,他還到田間地頭,為農戶現場傳授種植技術,幫助他們解決田間管理難題。
“粗放式的生產和銷售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現在各地都在倡導垃圾分類,人們購買果蔬產品后得清洗、去根、削皮,不僅繁瑣,還會產生垃圾和廢水。我們統一生產凈菜,皮屑可以就地還田,廢水可以用來灌溉,可謂一舉兩得。”經過考察,孫成永于2020年底投資100多萬元,引進“中央廚房凈菜系統”,開鑿了一口80多米的深井提供優質水源。
該系統投產后,每天可以加工7噸根莖類蔬菜和3噸葉類蔬菜。對于當地消費者來說,凈菜目前還是個新鮮事物,認知和接受需要一個過程。為了能夠把凈菜產業做優做強,他不斷研究摸索市場前景和消費者心理,先后發明了“多功能蔬菜切削裝置”“脫皮裝置”等16項實用新型專利,并且強化了衛生檢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們既然做了凈菜,就要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真正做到方便實用、干凈衛生。”孫成永說道。
發力銷售,做有希望的農業
近年來,楚緣公司建設壽縣窯口鎮窯口街道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搭建了微信平臺“螞蟻田園”和物流配送平臺,建立電商銷售渠道,既銷售自己的農產品,又幫助當地群眾銷售瓜果蔬菜、肉禽蛋類,利用自身平臺的資源優勢,探索出一條“互聯網+現代農業”模式,基本解決本公司基地及當地農產品銷路問題,年網絡銷售額達1300萬元。現如今,孫成永投資的蔬菜加工中心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楚緣農業”的蔬菜實現了種植、采摘、加工、互聯網+訂購、配送等一站式服務,成功解決了蔬菜保鮮和“二次污染”等問題。
當前,楚緣公司的凈菜產品也已經通過商場超市和電子商務雙線推廣。“我們正在積極爭取最大化的市場份額,公司在滿負荷生產的前提下,可帶動周邊5萬畝土地的蔬菜種植和銷售,對于助推鄉村振興,能起到顯著的引領作用。”談及未來,孫成永信心滿滿。(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