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淮南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生態美是城市美的核心。由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構建的良好生態環境,是一座城市最好的“顏值擔當”。
“六五”世界環境日前夕,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1年淮南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介紹了我市2021年環境質量狀況?諝猸h境、水環境、聲環境、輻射環境等各項數據表明,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繼續鞏固提升、穩中向好,淮南“生態顏值”不斷刷新。
2021年,全市地表水26個監測斷面(點位)中Ⅰ-Ⅲ類水質比例為76.9%,總體水質良好,出境水質與入境水質基本持平。市轄湖泊營養狀態為輕度富營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4.8%,比上年增加2.1個百分點。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好,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各類功能區平均等效聲級達標率71.2%。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安全水平。
豐盈的山水形態是淮南最為寶貴的資源稟賦。為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淮南堅決扛起保護綠水青山的政治責任,久久為功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條通往幸福生活的綠色發展之路正在綠水青山間鋪就。
最嚴格“環保制度”為美麗淮南護航
紅線不能逾越,制度不能失靈。2021年,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制度化軌道又邁進一大步。
嚴格執行生態損害賠償。市生態環境局加強與檢察院、法院、公安機關、成員單位的溝通協作,2021年對涉及我市4個批次生態損害賠償案件線索開展核查,對2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進行追賠。
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上馬。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對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鑄造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以及對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環評文件,一律不批。執行最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部分子行業項目、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項目等,堅持“一廠一策”,引導企業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
持續規范在線監控管理。穩步推進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的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工作,我市列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企業安裝、聯網完成率為100%,位居全省前列。重點排污單位數據傳輸有效率為99.98%,位居全省第一。
最精準“三個治污”向環境污染亮劍
污染防治,非一日之功,更非一蹴而就,是永遠在路上的艱苦戰役。去年以來,我市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自覺的行動,向環境污染宣戰,努力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以“五控”為總抓手,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讓藍天白云的好天氣常伴。建立健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機制、開展“清潔城市”行動和“清理黑煙車”行動、推動火電企業超凈排放改造——招招精準、招招見效。2021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改善幅度全省第五,PM10改善幅度全省第四,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改善幅度全省第六,三項主要指標“兩降一升”,空氣質量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以“達標”為總目標,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讓河湖悄然變了模樣。建立“一口一檔”嚴防入河排污口整改反彈;先后5次與阜陽市開展聯合檢查和聯席會議,共同磋商焦崗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投資9億元強化湖區治理,推進突出問題整改。一系列“組合拳”打出成效,2021年地表水國考斷面達標率87.5%,全市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國考地下水監測點位達標率均為100%。
以“安全”為總底線,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讓綠色大地孕育新希望。對43家2021年度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30家已編制完成土壤隱患排查報告,共排查出隱患34條,整改完成32條。2021年我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計劃完成26個行政村,已完成2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計劃完成35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
最扎實“問題整改”解群眾環境之憂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態破壞、施工及工業污染……群眾身邊種種環境問題無小事,對影響群眾環境利益的問題,一定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2021年4月19日,我市收到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轉來群眾信訪件,反映問題為:“壽縣南門外大圓盤向西南方,垃圾成堆、臭氣熏天,嚴重影響居民生活環境。”
群眾利益大于天。收到交辦件后,壽縣生態環境分局會同壽春鎮不等不靠,立即成立工作組,統籌社區和村街、鎮直有關單位20余人,沿壽霍路兩側及附近拆遷廢置區域開展全方位摸底排查,5天時間摸排出眾多廢品收購商販,因地制宜,采取“堵疏兼施”的辦法根治“頑瘴痼疾”,初期集中整治廢品收購點26處,短時間內取得明顯實效。
我市全力抓好各類督察問題整改,2021年中央督察組共交辦285件信訪件,已經驗收274件。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今日之淮南,生態文明建設步履更加堅定,一個更加環保的淮南、更加美麗的淮南漸行漸近……(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