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記者深入潘集區夾溝鎮采訪,處處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氣息。
在東王村茂忠家庭農場,工人們正在制作手工面圓和貼餅,房間里香氣四溢。“因為是純手工制作,面圓和貼餅深受消費者青睞。”家庭農場負責人陳茂忠告訴記者,面圓和貼餅主要供應淮南本地酒店,每年純收入在20萬元以上,也帶動了村民就業。為方便人們攜帶,推出了禮盒裝,成為饋贈親友的禮品,讓人們品嘗到“家鄉的味道”,帶給人們兒時的回憶。
夾溝鎮處于江淮丘陵向黃淮平原過度地帶,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泥河水域環繞全境,雨水充沛,是優質的糧食生產基地。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近年來,夾溝鎮積極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同時,探索“產業+特色”發展之路,打造綠色蝦稻米品牌,發展育秧工廠、糧食烘干等產業,建立了草莓、吊西瓜等生產基地,形成了大棚蔬菜、立體套種、健康養殖等特色種養模式。
民以食為天。夾溝鎮著力發展糧食產業,打造了北武村育秧工廠、鴿籠村糧食風干倉儲等重點項目,推出了“蝦稻米”“富硒米”等優質糧食品牌。今年,該鎮積極爭取6000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全力提升東王村農田水利質量,為下一步東王村整村土地流轉托管打下了基礎。同時,積極謀劃在潘東新城打造一處涵蓋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農機維修保養與存放、農機作業信息發布、農機人員培訓管理、農機、農資產品展示展銷等功能于一體的農事綜合服務中心。該項目已完成前期勘察,正在做項目規劃,計劃年底前完成項目建設全部內容。同時,堅守農產品質量安全,多次召開全鎮農資經營戶、種糧大戶、合作社會議,下發農產品質量安全臺賬本、禁限用農藥一覽表、農藥安全使用明白紙、農藥實名制購買告知書等資料,要求所有經營企業、生產企業做好臺賬資料,張貼告知書,合法合規的經營使用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打造農資產品可追溯體系,堅決禁止“潔田稻”種植,為糧食安全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為促進農業現代化,該鎮積極推行“小田并大田”改革,打造“店集貢米”示范區。“‘小田并大田’就是通過流轉或托管的方式,將小田并成大田,廢除中間田埂,統一耕種模式,完善周邊農業設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節本增效,保障糧食豐產豐收。”夾溝鎮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該鎮已完成“小田并大田”5000余畝,實現了農田“優質、集中、連片”,促進了農田作業的機械化;依托“大田”申報“店集貢米”示范區,今年已申報示范區4個,均為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優質種植區。同時,積極引進優質糧食企業,先后與北大荒鳳陽小崗農服公司、中聯重科、荃銀高科等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糧食生產、訂單回收、秸稈綜合利用、農業托管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促進了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一手抓糧食生產,一手抓現代種植、養殖業。該鎮積極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目前有存欄1萬頭能繁母豬的淮南正邦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及泥河凈水養殖項目的千發集團、林場果蔬大棚等一批優質產業項目。同時,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培育的“狼不艾辣椒醬”“東王面圓”“陳敏豇豆”等特色農產品在省市農展會上均受到好評。(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