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集實驗區全力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五四運動’爭主權,群起反帝反封建;‘紅船精神’不能忘,哧咚咚,哧咚咚!……”高亢激昂的大鼓聲回蕩在毛集實驗區梁庵小學校園,學生們坐姿端正,認真觀看傳承藝人的表演。日前,省級非遺——淮河大鼓書傳承人岳仁宣走進毛集實驗區梁庵小學校園開展非遺傳承活動。
淮河大鼓書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淮河兩岸流傳久遠,當地上了年紀的曲藝愛好者都能說出幾句,甚至唱上幾句,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
“淮河大鼓進校園,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不僅提升了我們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水平和保護意識,更豐富和活躍了我們的校園文化生活。”梁庵小學五年級(3)班學生石屹告訴記者。
毛集實驗區高度重視文明創建工作,全區上下秉承“為民創建是硬道理、創建成功是硬任務”工作理念,全力以赴投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要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群眾性創建工作。堅持高位推動,毛集實驗區工委管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履行包保責任,認真督促指導開展創建工作,各鎮各部門認真履職盡責,狠抓工作落實。全區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校園等“五大文明”創建,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積極發揮典型人物示范引領作用。
毛集實驗區依據《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扎實開展“八大提升行動”,堅持每月調度會商文明城市創建,研究解決文明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堅持由區創城辦牽頭,十四個專項創城工作組聯合行動,對城區創建工作、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等進行集中整治,對小餐飲業、商品百貨業等重點領域開展環境治理。截至目前,全區共開展集中行動20余次,取締占道和店外經營360余處、規范410余處,清理亂張貼381處、亂堆放460余處,取締校園及菜市場周邊經營攤販400余處。
為進一步鞏固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持續營造整潔、有序、優美的轄區環境,毛集實驗區緊盯目標任務,嚴格對標對表,抓重點、攻弱點,多措并舉推動文明創建再上新臺階。“戲曲進鄉村”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毛集實驗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文化惠民與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相結合,精心組織,大力宣傳,認真籌備,組織“戲曲進鄉村”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把戲臺搭在了老百姓的家門口,一連三天在焦崗湖鎮曹集村為當地父老鄉親演出了6場原汁原味的推劇名戲,深受百姓喜愛。每天還未開演,父老鄉親便早早搬來凳子占好位置。表演現場觀眾忘我入戲,掌聲此起彼伏。
送戲下鄉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有效推動了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設。
“這兩年村里發生了巨大變化,通村路、入戶路,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管理和打掃,環境衛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僅道路平整了,村子也變漂亮了,政府還不定期給老百姓送來各種接地氣的文藝表演。”村民樂呵呵地說。
毛集實驗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文明創建是塑造文化軟實力、厚植環境競爭力、增強發展硬實力的重要抓手。我們將一以貫之重在平常、抓在經常,堅持城市鄉村同步推進、建設管理同向發力、顏值素質同頻共振,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貫穿文明創建始終,推動文明創建協調發展。”(通訊員 胡傳囡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