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探親式”巡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好久沒得到解決的問題,巡察組這么快就給解決了。”田家庵區委第二巡察組對西苑社區工農村某樓棟電箱盒脫落、電線裸露問題進行回訪時,居民郝女士高興地說。
這是新一屆田家庵區委首輪巡察工作中發生的一幕。該區在首輪巡察中對泉山街道及所轄3個社區黨組織“探親式”巡察,共發現問題55個、問題線索2件,移交立行立改事項7件,讓群眾切身體會到巡察監督就在身邊。
“我們全面總結十二屆區委以來巡察發現的2000余個問題,對表現突出的70個類別155個問題表象,梳理總結《村(社區)政治巡察監督重點及突出問題表現清單》,指導巡察組準確把握政治巡察內涵,厘清政治與業務的關系,不斷提高巡察工作質效。”區委巡察辦負責同志介紹,《村(社區)政治巡察監督重點及突出問題表現清單》,把上一屆區委巡察工作的一些典型問題進行了系統梳理分析,既有工作成效的總結,也有差距問題的剖析,為深化開展“探親式”巡察,聚焦解決涉及百姓民生的“急難愁盼”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
據了解,田家庵區堅持把群眾的“心頭事”當作巡察工作的“頭等事”,在對村(社區)延伸巡察中推廣開展“探親式”巡察,緊盯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深入村(居)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圍繞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切實回應群眾期盼,讓群眾有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堅持‘三步工作法’,保障‘探親式’巡察‘探’出實情、查出問題、開出良方。”區委巡察辦負責同志介紹,第一步是備好課,探之所想。巡察組通過對村(社區)信訪情況、黨員干部立案查處情況、日常監督情況進行收集、梳理,學習上級關于惠民利民方面政策,認真研究分析群眾關注焦點、社會治理堵點,找準巡察切入點。第二步是話家常,了之所難。分社區制定個性化調查問卷,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庭院、居民小區等場所,圍繞鄉村振興、惠民政策、便民服務等重點工作推進情況,與群眾談心交流,做到進得去、坐得下、聊得開,“零距離”收集民情民意,架起干群溝通“連心橋”。十三屆區委首輪巡察期間,第二巡察組共走訪100余人,發放調查問卷180余份。第三步是解民憂,紓之所困。針對群眾反映強烈、且能夠及時解決的問題,及時移交鄉鎮(街道)、村(社區),做到邊發現、邊移交、邊整改,并跟蹤落實、對賬銷號,堅決做到第一時間解決、效果立竿見影,切實辦好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和關鍵小事,做到用腳步丈量監督質效,把實事辦在群眾心坎。在十三屆區委首輪巡察泉山街道及所轄3個社區期間,區委第二巡察組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活區下穿橋沒有人車分離通道安全護欄、小區路燈損壞等問題,向被巡察街道及社區移交立行立改事項7件,并實行清單管理、督辦核實、辦結銷號,均在巡察期間完成了整改,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了讓‘探親式’巡察工作更加規范,我們在提煉做法、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正著手制定出臺有關文件,進一步推動‘探親式’巡察工作走深走實,讓巡察工作既有硬度、也有溫度。”田家庵區委巡察辦負責同志介紹。(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