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車水馬龍、鄉村阡陌暢達、道路寬敞整潔、交通井然有序……行走其間,處處能感受到潘集這個城市的秩序與生命力。近年來,潘集區城市建設持續加大,城鄉環境持續美化,文明意識深入人心,百姓的物質水平和精神面貌不斷提升,越發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
鏗鏘實踐蘊芳華
走在潘集的大街小巷,撲面而來的是整潔、樸實、現代的風貌氣息。
農貿市場和背街小巷經過“整治美容”,和暗臟臭說再見,往來的居民交口稱贊;道旁路邊“牛皮癬”“空中蜘蛛網”再也難覓其蹤,抬頭可見藍天白云;潘一礦泥河岸邊,曾經的荒蕪蛻變成濕地公園,游玩的群眾絡繹不絕;紅旗樓、老電影院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更是開發成時尚商業區,成為潘集人看得見的鄉愁……
近年來,潘集區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城鄉環境不斷改善,全民素質不斷提升。
如今的潘集區,打開了新空間,帶來了新氣象,城市文明根植其中,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處處迸發著城市蛻變的新活力,逐漸成為一座蘊含芳華氣質的文明城市。
一路走來,潘集城市變化折射的是潘集區委、區政府關于城市發展的鏗鏘實踐,描述的是潘集人向美而生的嬗變之心。
破立并舉促蝶變
清晨,朝陽中的白云小區寧靜安詳,小區居民們早早地站在廣場上舒展著身軀,開始了晨練。
歷經近三年的改造,這個始建于1987年的老舊小區枯木逢春,展現出了新的魅力。
破舊的外墻重新粉刷,排水、排污更換改造,拓寬后的小區道路旁,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停放的一輛輛私家車、滿眼的綠色行道樹,小區里寬敞整潔的小廣場一到晚上就成了居民們休閑健身的樂園。
在潘集區,像白云這樣的老舊小區有103個,遍布潘集城市中心的各個社區,涉及人口8萬余人,面廣量大。
從環境最差、公共配套最薄弱、居民反映最為集中的老舊小區抓起,經過幾年的改造,潘集區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乍一看,這是潘集區發力提升城市品質、力促城市轉型蝶變的鮮活寫照,細琢磨,這恰是潘集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破立之間,一場城市的更新與迭代升級正在持續進行,潘集這座城市越發暢起來了、活起來了、靚起來了。
文明之花育長青
一直以來,潘集區秉持“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之理念,持之以恒將其轉變為城市發展的長效機制,大力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眾生活質量,文明實踐遍地開花。
潘集區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雷鋒奉獻精神,讓志愿服務的理念深入人心。
走在潘集區的城市街頭,時常能見到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他們嚴肅認真維持交通秩序、耐心細致開展文明勸導、揮汗如雨打掃社區衛生……那一抹鮮艷的紅成為這座城市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潘集區突出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積極倡議潘集區人民模范遵守“淮南文明公約18條”;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八項制度”“十條新規”宣傳;全面加強中小學思政工作,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大力推進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
大街小巷干凈整潔、交通路口井然有序、往來路人謙恭禮讓,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文明已融入城市肌理,內化為潘集進化發展的基因。
潘集區,將“文明能量”轉化為“幸福指數”的實踐,使得整座城市內外皆修,充滿著質樸爾雅的韻味,也讓生活在這座城里的人們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暖和幸福。
(通訊員 柏松 陳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