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聚焦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把創城工作“創”到群眾心坎上——辦好民生實事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農貿市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連日來,大通區堅持“一場一策”,持續打好農貿市場整治提升攻堅戰,共取締占道經營480余戶、流動攤點40余個。召開農貿市場家禽交易專項整治調度會,約談轄區市場開辦者及活禽宰殺經營戶落實“三分離”升級改造工作,簽訂改造承諾書29份。同時,加大“門店三包”、店招店牌、餐飲油煙等整治力度,積極引導商戶發揮自治共治作用。重拳整治亂堆亂放,加強垃圾清運頻次,有效提升農貿市場“顏值”。
洛河鎮洛河小區是無物業小區,以前車輛亂停放、亂搭亂建現象嚴重,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該鎮按照區里統一部署,全面加強小區管理,從公共區域照明、消防器材配置、牛皮癬清除到日常維護管理、公共區域衛生保潔,并對亂搭亂建依法予以拆除,對毀綠種菜行為予以清理,有效提升了小區人居環境。“以前,樓道里到處是牛皮癬,經過重新粉刷,很干凈,也很亮堂。”居民汪女士說。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大通區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實施了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工程,為轄區群眾創造了整潔舒適的生活環境。三小家屬區巷、殘聯南巷、電瓶廠巷、勞動巷、郵電局巷……一條條背街小巷煥新顏。在三小家屬區巷,記者看到這里不僅設置了公共晾衣架,而且地面硬化、墻面美化、環境綠化、路燈亮化。附近居民張桂蘭說,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充分尊重民意,突出路平、燈明、水暢,把好事實事做到了群眾心坎上。
通過事例看創建,彰顯大通區“創城為民、創城惠民”的工作理念。大通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實施“八大提升行動”為抓手,抓重點、攻難點、促亮點,把創城變成解決問題、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的過程,狠抓市容環境整治和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改造等民生薄弱環節,扮靚“面子”,做實“里子”,提升城市品質,給群眾帶來實打實的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對標對表,落實落細各項創建任務。印發《大通區“兩高一場”環境整治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全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對共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創建目標、工作標準和責任分解。制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月度測評方案》,對全區各鄉鎮、街道、主要涉創單位文明創建工作定期進行督查,指導鄉鎮、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工作,深入“兩高一場”督查沿線問題整改情況,印發督查通報,下發問題交辦單,確保創城任務落到實處。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該區開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主題公益宣傳活動,在農貿市場、高鐵東站、公園廣場、主次干道周邊、鄉鎮駐地周邊等公共場所張貼公益廣告海報700余幅。在各基層精神文明宣傳欄、對外宣傳窗口、社區宣傳欄張貼公益廣告100余幅。開展文明養犬集中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單2600余份,文明養犬宣傳包300余個,現場解讀《條例》相關內容,宣傳文明規范養犬知識和不文明養犬處罰措施,增強市民文明養犬、依規養犬的社會責任意識。
加強精細管理,擦亮大通文明形象。該區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2022年上半年投入4500余萬元,下半年預計投入資金約3400萬元。開展道路提升行動,全面升級改造九龍崗鎮育才東路,修復206國道、上窯中心街坑洼破損路面和大通街道部分小區、背街小巷、主次干道路面,改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重點路段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整治占道經營、出店經營現象,開展集中整治行動72次,共取締店外經營120處、店外堆放457處,取締流動攤點1351處,暫扣經營物品116件。施劃機動車泊位116處,施劃非機動車停車線3175處。整治城市“牛皮癬”,清理三亂小廣告1609處,清理墻體小廣告98處,拆除大型戶外廣告破損畫面15處。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進“一點三線”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共清理生活和建筑垃圾1300余噸,凈化美化環境,擦亮大通文明形象。(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蔡 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