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文化領航,鄉村振興方能“高歌猛進”。
近年來,八公山區堅持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精準補齊文化建設短板,加快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推動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和服務精準供給,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加大城鄉文化融合協作力度,不斷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聚焦文化惠民,提升服務效能。八公山區常態化開展“送戲進萬村”等文化惠民項目服務,2022年以來向每個村(社區)共計送去戲劇表演285場,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向鄉村傾斜……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充實了群眾的精神生活,樹立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態度。
立足豐富的文化資源,八公山區多措并舉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和保護,用文化的振興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增動力、展魅力。
該區為轄區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遺項目共11名非遺傳承人發放48000元的補助資金。在2022年自然遺產保護日開展了“非遺購物節”等線上線下宣傳活動,購物節直播活動獲贊3萬余次。同時組織八公山區兩支舞龍隊參加市2022年非遺文化節活動,積極做好非遺項目評選工作。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群眾“幸福感”。該區在傳統節日舉辦文藝匯演活動,為八公山區2位鄉村文化帶頭人和轄區文化團體提供平臺展示民俗文化和傳統技藝。同時,該區把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組織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充分整合現有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緊緊圍繞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實踐品牌、法律服務等方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志愿服務有聲有色,文明實踐遍地開花。僅今年1至10月,八公山區共計開展各類活動877場次,參與志愿者4806人次,受益群眾6萬余人次。
理論宣講深入人心,該區利用好各街道社區綜合文明服務站、“學習強國”和黨員學習教育平臺,開展理論宣講、好家風好家訓宣講、普法宣講、疾病預防講座、政策法規學習,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服務浸潤心田,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組織羅孝根、馮根銀等“好人”進村鎮,開展好人典型宣講活動。文化服務豐富多彩,整合現有的2個綜合文化站、21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化服務平臺,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常態化機制,打造未成年人活動室、家長學校等。
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尚。今年以來,八公山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各村鎮開展文明祭祀、一約四會、五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學雷鋒志愿服務、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等各類活動260余場,通過集中宣傳,做到家喻戶曉。
該區各級黨員干部帶頭倡導文明風尚,以身作則說服教育群眾,制止鋪張浪費、不文明祭祀等行為。全區上下倡導文明祭祀、“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充分利用應急廣播、流動宣傳車、宣傳欄、橫幅、海報、LDE屏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移風易俗,發放《致全鎮廣大干部群眾的一封信》《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內容的宣傳折頁約2000余份,宣傳冊800余份。
該區還組織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各類評選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好家風、踐行好家規家訓,真正將評選和交流分享過程變成一個宣傳、學習先進典型的過程。今年區文明委組織開展文明村鎮評選活動,授予八公山區山王鎮、八公山鎮“第二屆八公山區文明鎮”榮譽稱號,授予林場村等13個村“第二屆八公山區文明村”榮譽稱號。目前該區21個行政村中,獲縣級以上文明村的有13個,占比61.9%。
(記者 何婷婷 通訊員 胡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