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在謝家集區菜市場賣菜快30年了,以前都是在馬路邊四處‘打游擊’,垃圾隨地扔,影響市容環境。現在好了,俺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大房子’,新市場不僅有專人保潔,環境衛生好,而且市場功能區域設置規范,有賣菜的、有零食鋪、有百貨店,新菜市場就像超市一樣讓人感到舒適舒服。”日前,記者在謝家集區桂苑菜市場走訪時,正在攤位上忙著賣菜的經營戶鄭梅對新菜市場贊不絕口。
記者在市場內看到,市場里文明標語隨處可見,攤位物品擺放有序,地面看不見爛菜葉和污水。購物的人群熙熙攘攘,大家有序排隊,謙和禮讓,商戶微笑服務,文明誠信經營戶標識牌懸掛在每個攤位上,和諧文明、整潔明亮的購物環境讓人賞心悅目。
“這里原來是一個簡陋的市場,采光很差,白天市場里面都黑乎乎的,環境臟亂,俺們賣菜的都喜歡集中在市場門口擺攤賣菜,十分擁擠,來往的電瓶車喇叭聲讓人心慌。” 鄭梅告訴記者說:“今年上半年,政府對老菜市場進行了全面改造,還配套建設了停車場,現在整個市場寬敞有序,市民買菜方便,俺們賣菜舒心。”
紅彤彤的西紅柿,細嫩清脆的黃瓜,綠油油的蔬菜,市場里各類業態劃分明顯,蔬菜區菜品齊全,百貨區琳瑯滿目,水產區品種豐富,在公示區有農殘快檢信息,每個攤位上方都有營業執照、健康證等亮證經營,市場里購物的群眾絡繹不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針對菜市場建成年代久遠、配套功能設施不齊全、經營秩序混亂、環境衛生差等情況,謝家集區加快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創新采用招商引資、公建民營、合作經營等模式,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為目標,堅持“便民、利民、為民”原則,采取取締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等措施,推行菜市場“超市化”“農加超”模式,改造后的各個農貿市場環境煥然一新。
在謝家集區部分菜市場走訪中,記者親身感受到“暖民心”文明菜市的“硬件”設施提檔升級了,“軟件”服務配套提升了,規范管理和優質服務處處彰顯著文明新風。
“過去,電動車、自行車等隨意進出市場,秩序混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熙城熙園菜市場走訪時,熙城熙園小區的居民梁龍告訴記者說:“如今,菜市場周邊劃分了停車線,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居民都自覺將車輛停放在線內,市場變得井然有序了。”
“我們市場聘請了專職保潔人員,建立了清潔制度,每日對地面、島臺等公共設施進行清掃、消毒,攤位內部的垃圾則由商戶自己清潔。”熙城熙園菜市場的物業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說:“在市場開發經營時,我們的保潔員在自己劃分的片區內不斷清掃垃圾,整個市場始終保持著較好的清潔環境。”
“我們區走好市場專業化、精細化管理之路,積極引入專業化管理團隊,對菜市場進行規范管理,在內部提高農貿市場管理水平的同時,外部采取‘屬地政府+行業部門’的管理方式,提升市場周邊市容市貌。在企業和政府的共管共治下,不僅留住了農貿市場的‘煙火氣’,而且以文明新風提升菜市場的內在氣質,市場匯聚了人氣,群眾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采訪中,謝家集區商務投資促進局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說:“市場建設起來后,管理不能缺位。百人百業的菜市場,關乎著每一位市民的幸福。我們將持續建立并完善市場管理制度,通過‘文明經營戶’、‘文明菜市’評比等方式,引導市場開辦者和經營戶自覺維護市場秩序,文明經營,涵養‘文明之風’,讓城市更有溫度,讓更多的市民在平凡的市井生活中感受到溫暖與幸福。”(記者 蘇強 通訊員 張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