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淮南市財政支持鄉村振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我市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一號文件,支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支出進度、提高資金績效,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財政保障。
市財政局全面落實“四個優先”要求,強化財政支農投入保障。繼續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安排保障領域,保持“三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農林水支出27.1億元,比2021年預算增加3億元,增幅12%。
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嚴格落實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達到9.4%,優先用于支持鄉村振興,從土地出讓收入安排高標準農田市級配套、美麗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秸稈綜合利用等資金1.5億元。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鄉村振興,綜合運用信貸、保險等,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一方面完善糧食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統籌資金1.7億元;另一方面,發揮信貸支農主力軍作用,創新涉農金融服務模式,撬動金融資本支持鄉村振興。
面對疫情影響、經濟下行、減稅降費政策性減收等諸多因素影響,市財政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銜接推進鄉村振興。持續加大財政投入,2022年市級累計安排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0.57億元;累計爭取上級補助資金4.14億元,資金總量、增幅較往年均有較大幅度提升。精準匹配資金項目,指導縣區加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安排各級財政銜接資金6.47億元,支出進度88%;納入年度實施計劃項目654個,開工率已達100%。突出資金扶持重點,圍繞助力產業振興,謀劃956個項目,涉及總投資22.39億元;按照帶動能力強、利益聯結機制緊、群眾生活密切、資金績效高的原則,目前安排3.95億元支持296個產業項目建設,支持溫氏養豬、綠港現代農業等農業企業發展,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圍繞完善基礎設施,突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短板,謀劃1597個項目,涉及總投資11.1億元,目前安排1.95億元支持341個基礎設施項目,直接受益鄉鎮村達203個。
穩定惠農政策,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市財政局穩定實施農業補貼政策,在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4.74億元和稻谷補貼1.6億元的基礎上,分三次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共計1.8億元,保障種糧合理收益。繼續實施產糧大縣獎勵政策,下達產糧產油大縣獎勵資金1.74億元。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力度,投入農田建設補助資金5.33億元,支持新建高標準農田23.7萬畝。
聚焦“兩強一增”行動,推動農業發展提質增效。推進科技強農,市財政統籌資金500萬元,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落地見效;投入農業發展資金200萬元,重點支持種業發展;投入150萬元以打造麻黃雞全產業鏈項目為抓手,開展麻黃雞產品品牌建設;投入200萬元支持稻漁綜合種養千畝成片示范點建設。推進機械強農,全面落實農機補貼政策,2022年投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594萬元,做到農機補貼應補盡補。促進農民增收,通過鄉村振興帶動一批、城鎮化轉移一批、完善社會保障兜底一批,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
圍繞產業振興,市財政投入1200萬元農業產業發展資金,用于支持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農產品加工企業產業升級、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業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雙招雙引等,加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綠色導向,持續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市財政投入4400萬元,支持27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和市級美麗鄉村自然村建設。投入人居環境整治資金1600萬元,完成改廁11192戶。投入秸稈綜合利用獎補資金1540萬元,推動秸稈產業化利用增值,促進生態環境改善、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