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綜述
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強化安全生產監管責任落實,廣泛開展各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和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徹底消除了一批事故隱患,有效遏制了各類生產安全事故,保持了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據了解,今年是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鞏固提升年,也是收官之年,三年來,我市各級各部門推深做實三年行動,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至2022年,全市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了三年連續下降。
據悉,2020年,國務院安委辦制定了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總方案和2個專題實施方案、9個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即“1+11”。在國家方案和省方案基礎上,我市結合實際,市應急管理局會同市有關部門共同起草了我市實施方案,增加了特種設備等11個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形成了“1+11+N”方案體系。
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以來,我市共開展理論中心組學習171次,專題片學習259場,參與5934人次;開展安全宣傳“五進”活動496場,制作各類安全宣傳用品67部,制作音頻16部,播放3230余次。組織各類應急演練活動304場,參與6817人次。借助“報、臺、網、微、端、屏”全媒體陣地,深入宣傳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在淮南日報、淮南廣播電視臺開辟《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安全生產重于泰山》等專題專欄,共報道安全生產新聞稿件600余篇。推進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市應急系統安全監管執法力量編制較執法改革前增加44名。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實行分類分級執法,明確市級應急管理部門直接執法對象184家,推進安全生產執法精準化。
推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深入貫徹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嚴格安全生產監管,全市共開展督導檢查20142次,檢查單位41867家次,發現問題和隱患63925處,行政處罰9976起,警示約談3815家,責令停產整頓265家,聯合懲戒31家。向全市發布倡議書,督促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實際負責人切實擔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組織全市重點企業負責人開展集中宣誓活動和安全生產履職承諾,8470人次參與。開展“我是安全吹哨人”和“查找身邊的隱患”活動,發現問題573項,查找隱患6840條。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淮南市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安全生產承諾制度,明確煤礦、城市建設、交通運輸等16個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承諾制度,大力推進安全生產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健全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安全生產信用激勵機制。
深化危險化學品安全整治
制定《關于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對59項重點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單位和時間進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督促危險化學品企業按照《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全面完成安全風險隱患自查工作并制定整改方案,全市10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家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經營企業的自查情況及整改方案報市應急管理部門備案。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回頭看”,全市無安全風險評估等級為“紅、橙”的企業。開展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機制建設,2022年5月底,已完成轄區內8家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的建設工作,并接入省平臺,6月11日,接入應急部平臺。印發《淮南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險化學品目錄(試行)》,進一步明確產業定位,不再批準新設光氣生產企業。進一步提升危險化學品企業自動化控制水平,最大限度減少作業場所人數。
深化煤礦安全整治
積極防范化解煤礦重大安全風險,三年來煤礦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深入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建設。通過專項檢查、日常檢查等方式,督促煤礦企業開展風險預控,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把查找、研判、預警、防范、處置、責任貫穿于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全過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不斷提升“打非治違”工作力度。2020年,共開展各類檢查62礦次,查處各類問題和隱患355條,立案查處22起,處罰50.5萬元。2021年,共開展各類檢查51礦次,查處各類問題和隱患598條,立案查處27起,處罰61.1萬元。2022年以來,共開展各類檢查31礦次,查處各類問題和隱患219條,立案查處28起,行政處罰58.1萬元。所有處罰案件均在市應急管理局網站和“信用中國”網站進行雙公示,有效遏制了違法違規行為。大力推進煤礦安全科技創新和“四化”建設。全國智能化示范礦井張集礦和顧橋礦井下主要巷道已經實現5G通訊,無人駕駛和遠程控制的單軌吊和電機車實現自動運行。大力推進可視化系統運用,視頻監控在查處“三違”中的重要作用。聯合執法形成監管合力,三年來,共開展聯合檢查59礦次,查處各類問題和隱患601條,監管力量和監管質量進一步提升。
深化煙花爆竹安全整治
嚴格實施煙花爆竹經營許可,嚴把經營安全準入關。組織對本轄區煙花爆竹經營企業全面開展經營許可條件“回頭看”,對已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進行全覆蓋復查驗收,不具備許可條件的,一律依法吊銷經營許可證。共開展煙花爆竹行政執法檢查459次,查出問題和隱患752項。行政處罰煙花爆竹批發企業7家,罰款11.1萬元,行政處罰煙花爆竹零售經營店16家,罰款17萬元。強化信息化科技支撐,全市煙花爆竹6家批發企業正在建設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持續保持煙花爆竹“打非”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行為。充分利用12350舉報平臺,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舉報煙花爆竹非法生產經營行為。共取締不合格煙花爆竹零售經營店21家,公安部門治安拘留27人,收繳各類非法經營煙花爆竹6447箱。
深化工貿行業安全整治
我市現有粉塵涉爆企業24家,全面排查粉塵涉爆企業安全隱患,組織企業全面自查自改,確保不漏一家企業、不留一處隱患。深入開展“百日清零行動”,通過邀請專家等多種形式,對照“粉6條”開展粉塵涉爆企業全覆蓋執法檢查,共檢查粉塵涉爆企業24家,檢查發現隱患118條。處罰企業2家,處罰2.1萬元。處罰未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的企業主要負責人1人,處罰2萬元。限期整改20家,停產整改2家。將涉及“粉6條”的重大違法行為作為典型執法案例,強化警示震懾和教育引導作用。深入開展涉氨制冷企業安全專項整治。當前我市共有涉氨制冷企業6家,執法檢查涉氨制冷企業12家次,發現并整改隱患80項。嚴格管控工貿行業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安全風險,發現的7項隱患,均責令整改消除安全隱患。組織工貿企業開展“反三違”行動。聚焦外包施工隊伍安全管控,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積極推進“安全標準化創建工作,加強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嚴格糾正、教育和查處企業“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工作紀律”行為,強化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記者 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