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深化平安建設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今年3月,省委平安安徽建設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安徽建設示范縣(市、區)的決定》,壽縣攜手省內其他15個縣(市、區),被授牌命名為“平安安徽建設示范縣”。
榮譽加冕,是對壽縣平安建設的最好見證。近年來,壽縣緊緊圍繞創建“平安壽縣”“法治壽縣”工作目標,以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出發點,注重協調機制創新,夯實平安建設基礎,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優質的服務環境。
“黨建+”賦能,增強群眾幸福感
“平安建設的成效很明顯,如今,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言,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近日,壽縣炎劉鎮平安辦聯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單位開展“群眾安全感、政法滿意度”宣傳活動,參加活動的群眾王女士如是說。
平安始終是人民群眾樸素的期望,也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近年來,壽縣在平安建設中注重強化黨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以及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完善“黨建+社會治理”模式,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這一中心任務,以黨建引領基層綜合治理,將黨建與平安建設深度融合,堅持把平安建設與社會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達到良好社會效果。
法治保障、自治強基、德治教化。壽縣圍繞法治德治自治深度融合,建立“一村(社區)一法官一法律顧問”工作制度,提高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開展“壽縣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活動,以及歷代先賢的廉政典故宣傳;成立“四會”群眾自治組織,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等,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打防并舉,守護群眾安全感
平安不平安,關鍵看治安。更有效地打擊犯罪,提高群眾安全感,是平安建設的重點。
為讓群眾真正體驗看得到、摸得著的安全感,壽縣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和治安突出問題,持續開展“守護平安”系列活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從嚴從快從重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做到命案必破、黑惡必除、“兩搶”必打。近年來,共破刑事案件2723起,治安案件3724起;特別是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共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3個,涉惡犯罪團伙9個,破獲涉黑涉惡犯罪案件99起,抓獲涉黑涉惡犯罪人員93人;查處涉黑涉惡腐敗6人、為黑惡勢力充當“保護傘”8人、“關系網”4人,有力凈化了社會風氣。
同時,壽縣不斷完善防控體系建設,建成1589個平安城市攝像頭,安裝啟動“平安鄉村”云監控探頭2060個,為打擊違法犯罪提供技術支撐。在新老城區主要路口新建5個警務站,實行24小時聯合執勤,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擺上街面。加強平安建設志愿服務,每個村(社區)均成立一支由干部、黨員、網格員組成的紅馬甲平安建設志愿者隊伍。
如今,白天街頭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夜晚燈光璀璨,夜市攤點生意火熱,游園廣場舞影翩翩。與此相映的,是一抹抹流動的“警察藍”“志愿紅”,讓壽縣群眾的內心充滿安全感。
服務深化,提升群眾獲得感
平安建設,一頭連著群眾的美好生活,一頭連著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
創新社會治理,夯實平安之基。壽縣以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作為平安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實基礎網格管理。全縣科學劃分1886個基礎網格,讓網格員切實發揮“六大員”職責;與綜治中心平臺融合,建立縣、鄉鎮、村(社區)三級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推動各類社會治理資源向基層下沉,增強了基層治理的精細度和精準度。
化解社會矛盾,守護萬家平安。壽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社會領域重大風險排查會商研判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落實縣領導開門接訪和帶案下訪,健全三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與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有機融合,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消除在基層,人民群眾“最多跑一地”的工作目標。2017年以來,排查矛盾糾紛12120起,成功調處11833起,調處成功率達97.6%以上,成功開展重大決策和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72項。
平安鄉鎮、平安村社區創建率達到95%以上,平安學校、平安醫院、平安單位創建率達到100%,平安家庭創建率達到85%以上,141個村社區被命名為無訟村社區……壽縣通過積小安為大安,筑平安為長安,引導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共同參與平安建設,護航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平安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平安壽縣的未來答卷,更值得期待。(記者 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