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7年踐行公益事業捐資逾百萬元的“安徽好人”曾家英
從淮南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2400多公里的路程,還要面臨海拔4000米低氧可能帶來的高原反應,年輕人尚且吃不消,當年已是花甲的曾家英卻一連去了兩次。舟車勞頓、一路風霜,子女擔心她的身體,她卻“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只因在那高原之上,有著她掛念的一群孩子。
“去的時候是五六月份,天氣很熱,但那些孩子的手和臉都凍爛嘍,看到他們,我心里就難受!蹦且淮,曾家英捐了4萬元,但她沒有和任何人說起過這件事。也正是因為親眼看到那群孩子的不易,她在心里默默下了決定:“這個錢要一直捐下去!
自1996年退休后走上愛心助學之路,曾家英先后資助了安徽、四川、西藏、青海等地多個貧困學生。作為淮南市紅十字會的志愿者,她熱心公益,對于周邊家庭突發困難或遇上國內外發生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時,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紅十字會捐款。
27年公益之路,曾家英捐資助學、愛心捐款累計已達100多萬元。她先后獲評“中國紅十字會首批五星級志愿者”“安徽省感動江淮志愿服務優秀個人典型”“安徽好人”等榮譽。
海拔4000米山高,2400多公里路遠,故事還在繼續
1月4日上午,記者見到了曾家英老人。在很多人看來,曾家英雖已年近80,但做起事來仍如同年輕人般風風火火,好像永遠充滿著激情!拔胰メt院體檢,醫生都說我是30歲的心臟,40歲的血管哩!”說著,不服老的曾家英還想在客廳劈個叉,不過被一同前來的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趕忙攔住。
“去年一月份,老人在下樓時不小心踩空摔倒,醫生要求她在家靜養。”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介紹說,“可即便如此,老人看到紅十字會志愿者群里春節‘紅十字博愛送萬家’的消息,不等身體恢復,又跑到我們那里給她資助的孩子辦理捐款!
曾家英熱情且健談,她27年的公益之路是從潘集區架河鎮齊王廟開始的。齊王廟小學地處偏遠,在校的學生基本都是留守兒童,有的孩子家庭條件差點,缺衣少穿,曾家英看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便從中挑選了幾個家庭特困的孩子進行長期資助。
也正是這次資助,讓曾家英在公益這條路上“一發不可收”。在安慶、六安、合肥等地,曾家英資助的多名貧困學生從小學讀到了大學;在四川、青海、西藏等省份,一批批學生在她的資助下順利完成學業。
談及多年來資助過的孩子,曾家英坦言,最讓她忘不掉的還是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格蒙寺孤貧學校的學生們。多年來,她一直和一位名叫繼至紅的老師保持著聯系!八齺碜詢让晒,一直在格蒙寺(孤貧學校)教學,2005年我去了那里和她見了第一面,后來她也來淮南找過我!
2005年曾家英60歲,18載春秋悠悠而過,如今她也已近耄耋之年。歲月催人老,不變的是那一顆善心。“以前她(繼至紅)是老師,現在都成為校長了!痹矣⒋蛉さ馈:04000米山高,2400多公里路遠,而屬于她們之間的故事還在繼續。
閑不住、坐不住,手里的錢也存不住
“錢在手里我心里著急,就想趕緊捐出去!痹矣⒌倪@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每月5000多元的退休金,一到賬,她就會對照資助的孩子地址,把資助款、衣物日用品一一寄走,只給自己留下500元生活費。一年兩年還可以堅持,二十多年年年如此,有人不禁要問,這樣做家里人會同意嗎?
“奶奶,你該捐就捐,該花就花,我們不要您一分錢!边@是曾家英孫子對她說過的話。“我父母那邊的水、電、燃氣費用都是我從網上給他們繳的。父親還有退休金,他們也吃不了多少,母親把退休工資捐出去,我們支持!痹矣⒌膬鹤雨惤≡陔娫捴懈嬖V記者,對母親捐款的事,父親不反對,全家都支持。“只要老人開心就好!标惤≌f。
雖然家里開銷有孩子們的孝敬,但曾家英仍過得很省!拔乙惶斐詢深D,早上一頓,中午一頓,也不怎么吃肉,吃素的比較多,配點醬豆咸菜,也能吃一頓。”在曾家英看來,都是從艱苦年代走過來的,現在日子雖然好了,卻也不能浪費!袄先擞袝r為了省錢,買的蘋果都是爛的。”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偷偷告訴記者。
一人興善,萬人可激。曾家英出生于革命干部家庭,熱心助人的她受到祖父輩戰斗奉獻精神的熏陶有了27年公益之路,而她的德行善舉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著后輩。“我的孫子1993年出生,學的是中醫研究,他是2020年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當時他去援鄂我們全家都不知道,也是后來才告訴我們!闭f到這,曾家英仿佛打開了話匣,言語中不乏自豪。
曾家英閑不住、坐不住,常跟著市紅十字會走村串戶參加公益活動。從百里外的王家玉孤兒院到鄉村敬老院、農村小學,到病患者床頭、特困戶家中、殘疾人面前……她總會變魔術般從隨身帶的挎布包里掏出一個鼓鼓的信封塞到需要的人手中。有一次,她晚上9點半才得知市紅十字會要到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學?疾、幫扶,她立刻報名,次日一早和年輕的志愿者們一道翻山越嶺、馬不停蹄地奔波兩天,行程近千公里。還有一次,市紅十字會計劃去壽縣偏遠農村看望慰問留守兒童,因出發時間早沒有公交車,曾家英早上4點多就起床,走了一個小時趕到集合點,生怕耽誤了出發時間,錯過了看望村里孩子們的機會。
自東向西,跨越27年的時間刻度,溫暖仍在傳遞
走進曾家英的家里,2室1廳的房子裝修簡單,臥室里播放著電視,鏡子前掛著兩枚黃燦燦的獎章。如果生命可以用厚度來形容,那么曾家英27年的公益無疑更顯厚重。一大摞捐款證明,印刻著她27年來的無私義舉。
援助西南旱災,落款2010年4月8日;援助玉樹地震災區,落款2010年4月22日;資助貧困三胞胎,落款2012年5月2日……粗略看去,約20多份捐資證明滿滿當當,鮮艷的證書映照著她的公益初心,而這也僅僅只是她多年來踐行公益的“冰山一角”。
曾家英說:“現在生活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要錢有什么用,這是黨和人民給的,要用就用在有用的地方,我要把它還給人民。我還會一直做下去、捐下去!
如今78歲的曾家英樂觀開朗,歲月白了華發,卻不曾催促過她的一顆“不老童心”。市紅十字會每年春節期間都會開展“百名志愿者陪孤寡老人歡樂過大年”活動,她總是積極報名,不僅自己準備慰問物品,每到一處更是拉著和自己年紀相仿的老人聊家常,她到的地方,總是笑聲不斷。
2022年12月,中國文明網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候選名單,曾家英候選“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
大愛無聲聲自遠,義舉無言歲月知。自東向西,跨越27年的時間刻度,曾家英的公益之路還在繼續,她的微光仍將溫暖人心。
圖為曾家英在金寨縣看望山區孩子(資料圖)。
(記者 尚家起 李 嚴 實習生 李玥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