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田家庵區華聲苑小區的邱阿姨一有空閑,就愛挎著菜籃到附近的朝陽菜市場轉轉。在她看來,市場里的“煙火氣”,藏著說不盡的韻味。并且,原先家門口的騎路菜市場自搬進設施齊全、寬敞明亮的室內后,她感到逛菜市就像逛超市一樣開心,心里升起滿滿的幸福感。
有人說,了解一個城市,就去當地的博物館和菜市場。前者承載一個地方的文化底蘊,后者呈現一個地方的生活底色。但過去一提到菜市場,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就是臟亂差的場景。去年,十項暖民心行動將“文明菜市”納入其中,聚焦“標準化、清潔化、規范化”,從“設施改造、環境改觀、秩序改善”三個方面提出推進舉措。朝陽菜市場就是去年通過“刮骨療毒”式的改造提升,改頭又換面,舊貌換新顏。
朝陽菜市場位于市中心,但長期以來是個騎路菜市場,備受詬病。田家庵區于去年5月下定決心取締,管理方跟進投入近800萬元對市場內外進行一期改造,整個市場按照標準化市場進行建設管理,取消了戶外經營,打開了消防通道,室內新增攤位90多戶,6月18日正式恢復營業受到了商戶和周邊百姓的交口稱贊。
菜市場是市井文化的集中點,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刻畫地,是最基本、最具煙火氣的民生場所,直接關系千家萬戶的“菜籃子”,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如何讓菜市環境更整潔,使得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不僅是全社會的關心關注,更是老百姓的期盼關切。
聚焦群眾牽腸掛肚的事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服務群眾朝思暮想的事情,這不僅是暖民心行動的應有之義,也是為民服務、為民解憂、為民造福的具體實踐。
據牽頭部門市商務局介紹,按照我省“暖民心”文明菜市行動工作的總體要求,我市出臺了《文明菜市場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對所有不達標菜市場進行改造升級。結合我市菜市場的情況,根據各縣區制定的菜市場實施方案,制定了淮南市2022年和2023年不達標菜市場任務表。2022年度,淮南市菜市整治和改造任務39個,其中城區菜市整治和改造任務11個,鄉鎮菜市整治和改造任務28個。
截至2022年底,城區11個菜市場已提前4個月全部完成,完成率為100%;鄉鎮28個菜市場提前2個月全部完成,完成率為100%。從整治和改造后的菜市場效果來看,可以說效果顯著,部分菜市場面貌煥然一新。基本解決了菜市存在的“臭烘烘、濕漉漉、黑乎乎、亂糟糟”等突出問題,基本達到了“干凈衛生、清潔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場要求。
增顏值:改造硬件設施推動菜市“標準化”
“俺在謝家集區菜市場賣菜快30年了,以前都是在馬路邊四處‘打游擊’賣菜,日曬雨淋受夠了。現在好了,搬進了寬敞明亮‘大房子’,市場干凈整潔,功能區域設置規范,有賣菜的、有零食鋪、有百貨店,新菜市場就像超市一樣讓人感到舒服。”近日,記者在謝家集區桂苑菜市場走訪時,經營戶鄭梅對新菜市場贊不絕口。
“一場一策”,對標整改,提檔升級。在突出改造硬件設施推動菜市標準化上,重點是“三個完善”:一是完善通風設施,努力讓菜市空氣保持流通順暢。二是完善排水系統,將積極推動改造完善菜市排水排污設施,做到渠道通暢。三是完善服務設施,加強對老年人、兒童、孕婦、傷殘人士等特殊人群的關愛,完善無障礙設施設備和特殊功能區設置。
側重不同,精準發力。啃下“硬骨頭”,換來大改觀。在各縣區,“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動推進有力有效。
淮南經開區農場農貿市場、大通區南城菜市場、淮南高新區鄰里中心菜市場、淮南經開區宮集菜市場和潘集區架河鎮、祁集鎮、平圩菜市場,紛紛倒排工期開展排水設施、路面修補等基礎設施維修和改造,全力補短板。
謝家集區通過“啟用一批、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清理一批”的方式,逐步實現城區菜市退路進場,推進文明菜市建設和改造提升,徹底告別騎路菜市場。
田家庵區對25個菜市場開展集中整治和改造提升,先后取締九十七處、黎明樓、新淮、朝陽等5處城區騎路菜市場,建成投用南嶺新村、南山村、幸福雅園、新淮等5座標準化室內菜市場。下一步將全力推進朝陽、柏園、曹庵菜市場提升改造,加快對上鄭、龍泉苑、天一等標準化室內市場建設進度,推進恒大御府、金家嶺、北趙店、姚家灣地塊菜市場規劃建設。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消除主城區室外、騎路菜市場,努力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購物環境,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小市場系著大民生。我市堅持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干事,多管齊下開拓投資源泉。大通區積極引入較高素質社會專業運營管理力量,對5個菜市場進行統一升級改造;謝家集區通過政府主動介入,取締騎路菜市場,實行經營權統一回收,招商引資引入社會資本運營管理,完成6個菜市場升級改造;田家庵區運用社會資本完成2個菜市場的改建,改造后的菜市場面貌煥然一新。
提氣質:改觀衛生環境推動菜市“清潔化”
“這里原來是一個簡陋的市場,采光很差,白天市場里面都黑乎乎的,環境臟亂,賣菜的都喜歡集中在市場門口擺攤賣菜,十分擁擠,來往的電瓶車喇叭聲讓人心慌。”謝三村居民黃娟告訴記者:“2022年上半年,政府對老菜市場進行了全面改造,還配套建設了停車場,現在整個市場寬敞有序,賣菜的各得其所,市民買菜也方便了。”
“過去,電動車、自行車等隨意進出市場,秩序混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熙城熙園菜市場走訪時,熙城熙園小區的居民梁龍告訴記者:“如今,菜市場周邊劃分了停車線,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居民都自覺將車輛停放在線內,市場變得井然有序了。”
“我們市場聘請了專職保潔人員,建立了清潔制度,每日對地面、島臺等公共設施進行清掃、消毒,攤位內部的垃圾則由商戶自己清潔。”熙城熙園菜市場的物業管理人員介紹說:“我們的保潔員在劃分片區內巡回清掃垃圾,整個市場始終保持著較好的衛生環境。”
“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動在突出改觀衛生環境推動菜市清潔化上,重點是“三個加強”:一是加強垃圾處理,防止垃圾堆存時間過長造成外溢和散發異味。二是加強清洗消殺,推動完善定時清掃保潔制度。三是加強廁所保潔,督促菜市加大內部公廁保潔,勤刷、勤沖、勤洗,消除異味。
八公山區新莊孜、畢家崗、土壩孜菜市場和田家庵區淮河農貿市場等,集中力量清刷地面、臺面、墻面,清洗攤位、玻璃,全面清理整頓,環境面貌大為改觀。田家庵區朝陽菜市場、大通區南城菜市場等均對衛生間進行了改造,公共服務更加便民。
謝家集區桂苑菜市場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每周一清理衛生死角,每周三刷洗垃圾桶,每周五全場消殺,衛生保潔制度化保障菜市場環境衛生不掉線。”
“以前的菜市場,地板濕漉漉、黏膩膩的,現在實在干凈,買菜賣菜的心情都變好了。”記者走訪了幾家菜市場,商戶和市民對菜市場反差巨大的變化紛紛點贊。
添內涵:改善管理秩序推動菜市“規范化”
“農藥檢測室、服務臺、復秤臺等設施一應齊全,完全顛覆了我對傳統菜市場的印象!”剛剛搬到山南居住的吳先生第一次到山南鄰里中心市場買菜,收獲了大大的驚喜。
在朝陽菜市場禽類區,田家庵區菜市場服務中心負責人王友連正和工作人員進行日常巡查。“我們每天都要來市場里看看,包括檢查肉類的檢疫證明,看看有沒有垃圾污水,外面的車輛是不是擁堵等等。同時,引導經營戶做好‘門前三包’工作。”王友連告訴記者。
在突出改善管理秩序推動菜市規范化上,重點抓好“三規范、兩強化”:一是規范功能區域,將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優化菜市的劃行歸市。二是規范停車管理,維護菜市周邊交通秩序。三是規范經營行為,有效保持攤位干凈、整齊。四是強化市場監管,切實維護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五是強化氛圍營造,培育誠信文明經營環境。
再看外觀徽味濃郁的謝家集區望湖苑農貿市場,淺灰色地板極具現代氣息,地面光潔,空氣流通,光線明亮,不由得贊一個“漂亮!”。市場從2022年1月開始市場改造,主體改造工程面積4200平方米,上下兩層結構及周邊新增門面房,市場內主要劃分上下兩層,一層為蔬菜、水果、水產經營銷售區,二層為豬、牛、羊肉、干鮮、糧油、調味品銷售區等,市場新增活禽區、熟食、日用百貨、茶、酒等銷售區,2022年8月改造完畢并投入使用,讓周邊望湖苑、謝家集新村、新家園小區及邱崗村、新塘村、砂里崗村近3.5萬人“菜籃子”拎著更舒心。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市、區商務部門建立菜市場全覆蓋包保服務體系,完善管理和培育菜市場長效機制,有效鞏固了菜市場改造升級成果。
按照“商務吹哨、部門報到”模式,市商務局聯合城管、市場監管、衛健、自規等齊抓共管,常態化整治外圍環境、周邊秩序,做到了市場管理和服務無盲區、無死角。
堅持對經營戶實行星級管理,主要從食品安全、生產安全、衛生保潔、誠信服務、稅費管理等方面進行考核,評出星級文明經營戶,并且進行掛牌公示,實行嚴格獎懲、動態管理。
市市場建設服務中心負責人童志友表示:“菜市場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文明菜市暖民心行動’是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的延伸和細化。2023年我們將按要求完成存量不達標菜市的60%,計劃數為59個,其中城區18個、鄉鎮41個,著力建設整潔、健康、安全、秩序、規范、舒適、便捷的新型農貿菜市場,打造讓消費者買得舒心、吃得放心、逛得開心、玩得安心、用得暖心的消費環境。”(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