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新區“五大攻堅行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淮南高新區秉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信念,聚焦工作重點,堅持以項目引領“五大攻堅行動”,抓好清單化閉環管理,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美好淮南貢獻了園區力量。
攻堅產業轉型,做大做強主導產業
淮南高新區錨定新型顯示、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延伸發展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
產業集聚效應逐步增強。新型顯示產業鏈條持續完善,新引進12英寸硅基OLED微顯示器制造、智能觸控顯示一體化及VR/AR元宇宙應用、宇盛智能顯示終端等項目11個,累計入駐31個。大數據基地建設快速發展,新簽約并開工建設白山云盾服務全球中心、淮南軟件信息與制造產業園、中科星藍淮南數融產業園等項目13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引進了明然新能源汽車三合一電驅生產基地、淮南創維商用車、創源動力科技3個重大項目。產業發展平臺逐步完善。制造業方面,建成高新產業園一期、二期共65萬平方米產業平臺,已入駐企業31戶。開工建設28.8萬平方米高新產業園三期,推進77萬平方米高新產業園四期前期工作。科創產業方面,建成“雙創”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江淮云、智慧谷等33.3萬平方米產業載體,已入駐企業超100戶。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的高新區科技信息產業園竣工交付。產業創新能力逐步提升。園區高新技術企業增至39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78家,新組建、認定省級工程中心3家。安徽理工大學科技園加快建設,淮南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獲批國家級專業型科技企業孵化器。
攻堅城市更新,持續完善城市功能
淮南高新區圍繞“提升核心片區、打造東部片區、謀劃高鐵片區、加快建設產業園片區”思路,全方位完善城市功能體系。
道路設施加快建設。新開工支經八路、南緯四路等支線道路12條,通車里程4.7公里,基本形成“十四縱十二橫”主次干道路網;新建停車位1100個,累計達5.5萬個。公共配套能力加快提升。義務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開工建設北京師范大學淮南實驗學校、春分中學兩所學校,建成高新區中心幼兒園,區屬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達13所。優質醫療資源持續集聚。加快高新區人民醫院建設,持續保障山南綜合醫院、市中醫院遷址等項目施工,加快推進高新區文化產業中心、奧體特色文旅商業街、人民公園城市之窗等項目前期工作。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新開工芙蓉苑二期二標段保障房1500套,建成紫荊苑、香樟苑五期三標段項目保障房1600套。截至目前,淮南高新區已投資84.5億元建成10個棚戶區項目,建成1.44萬套,已安置1.21萬套,有效滿足回遷群眾安居需求。
攻堅鄉村振興,開創“三農”工作新局
淮南高新區持續擴大鄉村振興資金投入,加快實施重點項目,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農業生產“大托管”工作進展順利,托管土地7000畝,超額完成2022年度目標任務。農村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投入350萬元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轄區村級自來水管道敷設率達到94%;投入458.5萬元對三和鎮徐洼等3個村道路進行提升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投入670萬元對馬廠村進行整治,村容環境大幅改善;投入191.6萬元提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年清運垃圾約1500噸;推進農村戶廁改造工作,完成100座戶廁改造任務。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工作穩步開展。充分發揮257名網格員作用,針對366戶脫貧戶、14戶監測戶的實際需求,一對一制定幫扶政策,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攻堅生態修復,厚植綠色發展底蘊
淮南高新區以城市公園建設為著力點,深入推進公共空間綠化、水系治理、污染防治等基礎工作,持續扮靚城市生態之美。
升級改造城市公園。完成人民公園、周集壩公園、E水系公園南片區提升改造工程,持續推進E水系北片區建設。通過成片區更新綠化景觀,城市顏值品質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生態水系治理項目加快推進。開工建設湯洼大壩公園,積極謀劃馬廠水庫、勝利大塘等水系建設,串聯形成“九縱兩橫”水系系統,形成依山傍水的宜居之地。污染防治工作持續推進。2022年,完成28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全力做好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市容環境持續改善,園區榮獲“淮南市第二十屆文明單位”稱號。
攻堅社會治理,護航群眾安居樂業
淮南高新區聚焦精細化服務管理,加快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護航轄區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網格服務管理更加精細。招聘專兼職網格員162人,設置網格長72人、網格指導員7人,繪制了區鎮村(居)三級網格圖。基層治理平臺更加完善。區級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實現信訪接待、法律服務、矛盾調解和網格化管理服務等功能資源共建共治共享,三和鎮全國模范司法所提升改造項目投入使用。平安城市建設全力推進。投入資金860萬元,建成覆蓋拆遷安置小區、公租房和廉租房7.34萬人口的智能化人臉識別和視頻監控體系,三和鎮獲得“平安建設先進鄉鎮”榮譽稱號。(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呂天然 王詩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