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風清正、事項下沉、服務優化,鳳臺縣在推進醫保基層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緊扣鄉村振興主題,把群眾所思所想充分融入各項醫保政策和服務之中,使醫保工作成為鳳臺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大的“助推器”。
建立三級醫保服務體系,打通助力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
全縣建立16個鄉鎮醫保辦公室、253個村(社區)醫保站,16名醫保辦主任、30名醫保工作人員經培訓考核合格上崗。253名村(社區)醫保服務站長和醫保專干,由鄉鎮黨委政府發文任命,構建縣、鄉、村三級醫保服務體系。出臺《鳳臺縣鄉鎮、村(社區)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試行)》,實現“八有”(有固定服務場所、有專兼職人員、有明確崗位職責、有固定辦公經費、有科學管理制度、有統一辦事規程、有統一受理平臺、有統一宣傳標志)的要求。縣政務服務中心醫保窗口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站式服務,實行“前臺受理、后臺分辦聯辦”服務模式。嚴格落實“四最”“六統一”要求,精簡辦理材料、簡化辦理流程、縮短辦理時限,推行一次告知、一表受理、一次辦好,實現一網通辦、一站式聯辦、一體化服務。
優化醫保便民服務事項,打通助力鄉村振興“末梢神經”
按照省市醫療保障經辦服務事項清單要求,制定《鳳臺縣鄉鎮、村(社區)醫療保障窗口、服務站設置和事項清單》,梳理下沉事項16個,超過30%的醫保經辦事項在村(社區)辦理,涉及城鄉居民參保登記、參保人員參保信息查詢、出具《參保憑證》等,列出辦理所需材料、辦理時限,真正讓參保群眾享受到“家門口”醫保帶來的便利和實惠。簡化醫療救助程序,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返貧致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在認定救助對象身份前當年內發生的醫療費用,可向醫保部門提出救助申請,由醫保部門負責核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報銷費用情況,對個人自付的合規費用給予追溯救助。
分類調整醫保相關政策,打通助力鄉村振興“任督二脈”
分類調整醫保傾斜政策,大病保險報銷政策對特團人員、低保對象、返貧致貧人口給予傾斜支付;脫貧攻堅時期特殊保障政策轉為通過醫療救助實行托底保障。基本醫保全面實行公平普惠保障,統籌區域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體參保人員均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保障待遇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及其實施細則要求,享受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鞏固提高基本醫保待遇水平,在縣域內就診發生的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穩定在70%左右。優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確保“兩病”患者用藥保障和健康管理全覆蓋。持續鞏固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政策,大病保險最低合規費用段支付比例穩定在60%左右。大病保險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傾斜支付,較普通參保居民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全面取消封頂線。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對救助對象在參保地定點醫療機構或按規定轉診異地就醫發生的合規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報銷后的個人自付部分按規定給予救助。經三重保障制度支付后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適當給予傾斜救助。
建立健全工作聯動機制,打通助力鄉村振興“血栓堵點”
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民政、醫保、殘聯等部門數據共享,以深化業務協同、推進鄉村振興為牽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體系,加強數據關聯,按需共享部門數據、社會數據,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醫保部門定期將篩查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后個人自付費用仍然較高的人員信息推送給相關部門;定期組織篩查由鄉村振興部門推送到醫保部門的監測人口醫保補償和慢特病鑒定信息。對大額醫療費用及時預警、提前介入,跟進落實精準幫扶措施。強化信息協同,縣醫保部門收到縣民政和縣鄉村振興部門新增救助對象人員名單后5個工作日內完成參保登記、參保狀態核查,分類標識低收入人口身份。未參保繳費的,縣醫保部門將登記信息傳遞至縣稅務部門,由稅務部門做好征收工作。(記者 賈靜 通訊員 鄭兆雙 常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