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聚力興產業,夯實鄉村振興之基——產業興旺鋪就鄉村振興“幸福路”
4月15日,市民黃女士利用周末帶著家人來到位于大通區孔店鄉河沿村的高塘人家田園綜合體游玩,踏青賞花看景,享受爛漫春光。“這里離市區不遠,離自然很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非常適合一家人度周末。”黃女士說。
鄉村旅游人氣旺,鄉村振興底氣足。據介紹,高塘人家田園綜合體以生態農業、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為總體建設思路,旨在讓游客感受到回歸自然、體驗野趣的樂趣。“自2022年開園至今,高塘人家已累計接待游客20萬余人次,成為市民周末休閑度假的新熱點。”高塘人家田園綜合體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鄉村旅游火起來,帶動附近村民發展草莓采摘、農家樂等,促進了村民增收致富。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大通區立足特色資源,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胸懷“國之大者”,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當前,春耕備耕正有序開展,區農水局重點做好保障農資供應,規范經營行為;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抓好農業生產。2023年,市級下達大通區(含經開區)糧食生產目標為糧食播種面積32萬畝,糧食總產11.86萬畝。目前在地小麥播種面積14萬畝,苗情長勢良好。同時,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2022年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5895萬元,項目建設面積2.62萬畝;2023年高標準農田項目完成初步設計。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為推進黨建引領農業生產“大托管”擴面提質增效,3月8日,區委組織部、區農水局聯合舉辦春季“大托管”工作培訓班,邀請“大托管”人才智庫專家對小麥田間管理進行講解,國元保險、建設銀行及農管家工作人員對相關保險、信貸、平臺運營等服務進行介紹,通過科學化、精準化、專業化指導,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現代化進程。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今年以來,該區深入實施“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行動,扎實推進豇豆質量安全專項治理,加強4個鄉鎮快檢室和網格員日常監管;推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目前有2家企業正在申報“綠色食品”。
立足特色資源,培育壯大鄉村特色優勢產業
大通區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培育特色優勢產業。
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按照草莓、雙孢菇、優質林果、水產養殖為主體的“4+X”產業發展思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草莓產業規模穩定上升,種植地區主要集中在孔店鄉,全區種植草莓面積達到9988畝,產量16951.5噸;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主要生產區域在上窯鎮、九龍崗鎮,全年產量為9505.4噸;優質林果標準化種植頗具規模,葡萄種植主要集中在上窯鎮、九龍崗鎮,全區種植面積約6006.6畝,產量7591.4噸;洛河鎮、孔店鄉因地制宜發展優質梨、桃、無花果等的林果,目前林果面積已達2012.8畝,產量5112.5噸。
科技賦能,產業增效。2022年,全區新增區級科技特派員32人,與44個行政村(社區)簽訂了“一對一”科技服務協議,全區行政村覆蓋率達100%。以孔店鄉河沿村為市級標桿點,在河沿村草莓種植基地基礎上,科技特派員采用育苗、覆蓋等技術,解決了江淮地區梅雨季節對草莓栽種的影響,幫助該村種植草莓2000多畝,實現產值近4000萬元。今年3月,全市科技特派員工作會議,該區2家省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授牌。
培育經營主體,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該區組織明澤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智昊家庭農場有限公司、宏巨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三家農業企業參加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2023·上海),明澤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獲金獎。參加淮南市綠色食品產業專班“雙招雙引”(上海)專題推介會,會上以PPT方式介紹了大通區5000畝蔡城塘漁場綜合體項目。2023年一季度,全區共洽談綠色食品產業項目8個,其中“生態智慧牧場產業園”項目已經簽訂框架協議,計劃在上窯鎮外窯村洛河灣,新建1座5000頭的現代化奶牛牧場,預計投資約5億元。
發展鄉村旅游,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發展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
大通區積極推動“農業+旅游”融合發展,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在河沿村建設高塘人家田園綜合體項目。該項目分三期實施,總投資1.2億元,總規模約1200畝。一期利用400余畝長期閑置土地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堅持生態修復與旅游開發相結合,突出生態農業、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運用現代創新設計手法,營造多變景觀環境,激活和升級現有自然景觀資源,讓游客感受到回歸自然、體驗野趣的現代自然生態美。目前,一期項目已于2022年9月開園運行,帶動了村民就近就業,增加了村民收入,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
(記者 朱慶磊 通訊員 蔡恒 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