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PM_2.5平均濃度同比改善幅度全省第三,優良天數比例改善幅度全省第一,臭氧濃度同比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一個空氣質量各項指標均得到改善的城市——天藍水清地綠 扮靚“生態顏值”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初夏的淮南,天藍如洗、河水澄澈、青山蔥郁、飛鳥輕舞,看得到的“高顏值”,感受得到的幸福感,由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構建的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這座城市最好的“顏值擔當”。
世界環境日前夕,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2年淮南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向市內外新聞媒體介紹了我市2022年環境質量狀況。空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輻射環境等各項數據表明,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繼續鞏固提升,淮南“生態顏值”不斷刷新。
2022年,淮南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90天,優良率為79.5%,與上年相比增加4.7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_2.5)年均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下降2.4%。全市地表水24個監測斷面(點位)中Ⅱ~Ⅲ類水質比例為79.2%,其中國考斷面Ⅱ-Ⅲ類水質比例為87.5%;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好,區域聲環境質量較好,各類功能區平均等效聲級達標率78.8%。輻射環境質量保持安全水平。
豐盈的山水形態是淮南最為寶貴的資源稟賦。為把“好山好水保護好”,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市生態環境局堅決扛起保護綠水青山的政治責任,堅守使命、知責擔責,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努力讓淮南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地更凈。
“三個治污”精準有力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全市PM_2.5平均濃度同比改善幅度全省第三,優良天數比例改善幅度全省第一,臭氧濃度同比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是全省唯一一個空氣質量各項指標均改善的城市,獲得2023年第一批省級大氣污染防治資金1860萬元。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三大主戰場。我市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淮南。
聚焦協同治理,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市生態環境局聘請中科院大氣所專家團隊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駐點跟蹤研究,提出了PM_2.5和O_3污染協同防控“一市一策”綜合解決方案,切實提升了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可持續支撐能力和科學治污水平。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巡查督查,排查整治各類問題1588個。
突出系統治理,碧水保衛戰穩步推進。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對全市8個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和116個鄉鎮及以下飲用水水源地逐一排查整治。對全市128個入河排污口逐一排查整改。2022年,全市8個國家考核斷面達標比例100%,結束了焦崗湖斷面連續4年不達標的歷史。
強化源頭治理,凈土保衛戰順利開展。完成24個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任務、26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36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和57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平穩。
“環保整改”推進有力
揚塵、污水、油煙、工業污染、生態破壞……群眾身邊種種環境問題無小事,我市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環境改善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去年,我市印發《關于調整市級領導包保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分工的通知》,進一步強化對環保督察整改的領導。強化省“1+1+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調度系統平臺功能,建立完善“線上+線下”雙向發力發現問題、整改問題的閉環機制,保障了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信訪件及時整改驗收銷號。
在整改過程中,敢于動真碰硬,各類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均完成序時進度。中央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15個,已經完成整改11個;交辦的285件信訪件,已完成整改282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3個問題,正在推進整改。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53個問題,完成整改13個;交辦的360件信訪件,已完成整改驗收356件;長江經濟帶(安徽)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13個,完成整改銷號12個;焦崗湖省級專項督察反饋問題14個,已完成整改12個。
“環境監管”執法有力
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市生態環境局切實加強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環境監管,始終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以鐵軍擔當守牢生態環保底線。
2022年,全市先后組織開展了磚瓦窯專項整治、飲用水水源地執法檢查、化工產業問題專項檢查、危險廢物和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檢查、大氣環境監督幫扶等一系列專項執法行動,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90件,下達處罰決定179件,罰款1020萬元。
與此同時,我市強化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排查與應急預案備案工作。2022年完成《淮南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淮南市生態環境局突發環境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對全市涉重金屬、涉危險廢物等重點企業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排查,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500余人次,檢查企業88家,發現隱患42個,建立了問題清單,逐一對賬銷號,全部完成整改。(記者 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