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每逢周末或夜晚,淮南人民公園下沉廣場1952文化街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充滿人間煙火氣息。在這里,市民和游客不僅能欣賞精彩文藝演出、品嘗特色美食、選購心儀的“淮南禮物”,還可以看非遺展示、購非遺好物、享傳統文化,觸摸城市文化印記,感受城市美好生活。
“淮南1952年正式建市,1952是淮南的重要時間節點、曾經的歷史起點、美好的記憶亮點。1952文化街區承載著淮南城市文化記憶,打造了淮南文旅消費新場景,成為市民和游客喜愛的‘網紅打卡地’”。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近年來,市文化和旅游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文化惠民,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很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擦亮淮南文化“名片”;堅持文旅賦能,推進文旅深度融合,促進文旅消費升級,激活高質量發展“引擎”。
堅持擴大公共文化供給,推動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市文化和旅游部門堅持面向基層、貼近群眾,積極探索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新理念、新機制、新手段,以“大地歡歌”淮南市社會文化展示活動為重點,以1952特色文化街區“歡樂大舞臺”為舞臺,圍繞花鼓燈、推劇、少兒藝術等群眾特色文化,精心打磨呈現淮南元素、體現淮南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精心策劃“慶祝建黨100周年文化惠民進基層系列活動”“喜迎二十大淮南市少兒藝術調演”“千秋偉業百年風華”“放歌新淮南奮進新征程書畫展”等重大文化活動。創新開展“520”文旅惠民季系列活動,打造“歡樂一夏·醉淮南”品牌活動,每周末開展兩場次夜間文藝演出,新華網進行直播,全年計劃開展70場文藝演出,截至目前已累計演出30余場次,服務群眾20余萬人次。聚焦春節、元宵節、“五一”、非遺節、端午節、“七一”等節日,今年以來舉辦近500個節目的文化惠民專場系列活動。堅持繁榮文藝創作,積極組織文藝創作單位圍繞重大時間節點開展主題文藝作品創作,推劇《物歸原主》《老牛頭“逼”婚》入選安徽省戲劇創作孵化計劃,推劇《物歸原主》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小型劇(節)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這是我市舞臺文藝作品首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花鼓燈舞蹈《桂花母親》入圍第三屆安徽省“群星獎”舞蹈類決賽,并榮獲第十三屆全國舞蹈展演“優秀節目”獎,花鼓燈舞蹈《幸福快車》參加安徽省新時代現實題材優秀音樂舞蹈作品展演,參加第二屆長三角專業舞蹈展演榮獲“優秀創作獎”“優秀表演獎”。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十四五”以來,市文化和旅游部門累計開展送戲進基層、進社區近2000場,連續3年開展“三下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作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內容,“送戲進萬村”文藝演出深受農民群眾歡迎。全市114個公共文化場館全部納入免費開放民生工程。截至6月底,全市各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累計開展各類公共文化活動2087場,服務人次130.62萬人次,以文化人潤民心,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加碼。
堅持文旅賦能,推進文旅消費升級。以“幸福之旅·醉淮南”為主題,匠心打造“520”文旅惠民消費季活動。舉辦了中國·淮南少兒藝術節、長三角城際龍舟大賽暨淮南市第二屆龍舟邀請賽等15項惠民文旅活動,并推出部分景區減免門票、淮南非遺購物節、1952街區惠民消費節、焦崗湖水世界+冰雪音樂美食節等4類16項促消費活動。制定了《淮南市文旅消費券發放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市縣區聯動,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建立參與活動文旅企業名錄庫,以發放文旅消費券方式拉動文旅消費,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