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紀略
近年來,鳳臺縣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工作的意見》和省市貫徹實施意見,堅持四個納入,把黨的領導貫穿于關工委全過程,健全機制,筑牢陣地,全域推進,配齊配優基層關工組織和隊伍,切實打通關工工作最后一公里,以高質量關工工作助力下一代成長成才和鄉村振興的穩步實施。
強化組織,持續打牢基層基礎
為筑牢新時代關心下一代工作基層基礎,鳳臺縣及時對縣關工委人員進行調整和優化,選配一批有熱心、有能力、有威望、身體健康的老領導老干部,擔負起關心下一代工作重任。目前,全縣16個鄉鎮、252個行政村、縣直局以上單位和183所中小學、48個規上民營企業均設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配齊配強班子和工作人員,形成了從縣到鄉鎮到村、社區、學校黨委黨支部一把手“雙崗雙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基層關工工作組織新架構。按照六有標準,加大財政投入和保障,將鄉鎮關工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村和社區關工委工作經費,由鄉鎮統一代管、專款撥付。積極吸納有愛心、有特長的老黨員、老藝人、老鄉賢、老工匠、縣內各級勞模以及熱心關工事業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參與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建立和發展組織健全、年富力強“五老”隊伍。目前,全縣已組建“五老”關愛工作團(組)100多個,“五老”人員2000余名。同時,推進“雙創”樹典型,全縣17個鄉鎮有12個受到省市表彰,涌現出全國關工模范吳修朗和全省“雙創”青年代表王杰等一批省市級先進,筑牢了“有機構、有牌子、有人員、有制度、有經費”的基層關工工作新陣地。
深化活動,大力營造關愛氛圍
鳳臺縣建立關心下一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靶向發力,精準落實,關心下一代工作全域推進。聚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該縣按照“抓好日常,活動經常”的要求,根據全縣青少年不同年齡學齡,因人因時,有的放矢,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傳承紅色基因“五老”報告團、退伍老兵宣講團,深入鄉村、社區和學校,開展巡回宣講,講好紅色故事。在全縣青少年中組織開展“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微視頻、微黨課宣講、瞻仰追憶、“童心向黨”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激發全縣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熱情與激情。圍繞孤兒、單親、留守、殘障兒童和特困學生等弱勢青少年,進一步聚焦工作重心,組織“五老”按照就地就近原則,建立一對一幫扶政策,第一時間為他們紓困解難,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開展“傳承好家風、五老育新人”活動,組建法治關愛報告團,推進法制進校園、進課堂,教育引導青少年自覺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啟動“科技點亮未來”活動。組建“五老關愛團”,僅今年以來,“五老關愛團”為青少年兒童授課200余場次,救助孤殘病困兒童340余人次,社會救助大學生和各種日常慰問3000多人次。
量化任務,切實抓好關工助力
鳳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堅持服務大局,狠抓關工助力,全力寫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開展“我為鄉村振興獻一策”活動,廣泛征求和搜集來自基層一線和方方面面的意見和建議70余篇200多條,結合一線調研獲取的情況,經梳理歸納向市關工委報送涉及組織保障、產業發展、人才支撐、資金支持、生態宜居、留守兒童關愛、“五老”人員志愿參與等八個方面的獻一策意見,篩選整理出貼近縣域實際的良招實策。開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多期,廣大“五老”科技人員積極參與其中,培育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受訓人員達千余人次。發動“五老”科技人員走進鄉村,積極獻計獻策,指導幫助農村青年創辦農業合作社、養殖基地、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輻射農戶就業創業,助推農業產業蓬勃發展。(通訊員 徐艷友 張純海 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