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臨淝村鄉村干部實訓基地見聞
“鄉村干部實訓基地以講授式、體驗式、研討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學為主要手段,形式多樣,在這里受訓后受益匪淺,開闊了眼界,提升了鄉村振興的能力!苯眨谑朽l村干部實訓基地培訓后,潘集區祁集鎮黃崗村負責人激動地對記者說。
鳳臺縣顧橋鎮臨淝村鄉村干部實訓基地,立足鳳臺,面向全市,是以推介黨建引領農業生產“大托管”經驗為主題,以黨性教育、理論研討、技能實訓為主線的鄉村干部學院,是市級鄉村干部實訓基地;匕凑铡1+5”模式打造,即主基地位于鳳臺縣顧橋鎮臨淝村,拓展聯建5個現場教學點,即桂集鎮白塘村(紅色村)、顧橋鎮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錢廟鄉關莊村(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示范村)、楊村鎮店集村(黨建引領農業生產“大托管”起源地)、尚塘鎮黃圩村(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示范村)。
鳳臺縣組織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基地充分利用當地鄉村干部創新開展黨建引領農業生產“大托管”、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等工作實績,創新“理論+實踐”實訓模式,拓寬“課堂+基地”實訓路徑,以黨性教育、理論研討、技能實訓為主要內容,不斷探索鄉村干部教育培訓的新方法、新途徑,達到以實訓促實干、以實干促振興的效果。
鳳臺縣顧橋鎮臨淝村負責人告訴記者:“培訓班以追尋英雄足跡,弘揚革命精神為主題,用鮮活的事例和感人的故事,講述鳳臺縣革命先烈沖鋒在前、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偉大革命精神,對于廣大基層干部帶領群眾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
鳳臺縣采取“黨建+變遷+文化+產業”模式,深挖本地歷史、文化、產業等資源,依托白塘廟革命紀念園、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鳳臺縣百年治水紀念館、尚塘鎮黑河村史館,著力打造成為基層黨員群眾開展黨性教育、了解黨史村史、文化尋根溯源的重要陣地。擇優建設14個紅色村史館,打造集紅色教育、文化傳承、產業推廣、鄉村旅游于一體的鄉村振興綜合體,成為鳳臺縣鄉村振興的一張亮麗名片。
黨建引領農業生產“大托管”,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圍繞黨建引領農業生產“大托管”全覆蓋工作,由優秀托管村書記分享自營托管工作經驗,講解服務主體運用政策發展壯大的思路,介紹現階段“大托管”各項財政、金融等政策支撐。楊村鎮店集村系“大托管”起源地,“大托管”紀念館以沙盤、視頻等方式全景展示“大托管”模式的發展歷程、發展規劃、發展未來,將“大托管”淮南經驗推廣發揚,被農業農村部總結為“淮南經驗,鳳臺模式”,2021年被確定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先后入選2021年度“中國改革二十大案例”“省十大改革案例”。
黨建引領鄉村綜合治理,結合優秀村綜合治理經驗,介紹多舉措激勵黨員干部、鄉賢“五老”發揮鄉村治理先鋒模范作用,走出一條鄉村善治新路子。
“我們高度重視黨建引領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分類整治,采取‘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糧則糧、宜漁則漁’的原則,推進分類整治,積極支持和鼓勵群眾開發利用塌陷區荒灘廢地水域!鳖櫂蜴傌撠熑烁嬖V記者。目前新集、岳張集、顧橋、丁集、錢廟等鄉鎮已有12000余畝塌陷區水面被用于網箱養魚、青蝦等生態養殖,近4000余畝淺水區域被用于養殖紅菱、蓮藕等經濟作物,實現了經濟和生態效益雙贏。
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鳳臺縣作為全省16個試點縣區之一,先行探索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全域擴面縱深推進,始終堅持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著力構建農村信用體系,助力產業發展、鄉村治理和農民增利,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記者 劉銀昌)